19-简读中国史|说历史的人

2020-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白狗与黑猫

中国的历史,因四大文明古国的昔日荣耀光环,加上是唯一未曾中断,文明延续至今的因素。这份历史回顾起来,让身为后代的我们怀着自豪和骄傲。

在考古发掘的证据里,我们文明的起源算不上早,美索不达米亚能够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历史,古埃及也能够承载起5000多年的岁月,古老的《摩罗衍那》比我们的甲骨文更为沧桑。

在传说或遥远的神话中,黄帝是炎黄子孙的始祖,那是三皇五帝的年代,故老相传的民族记忆,也记不清了岁月。

至今国际考古界认可的中华文明从商朝算起,中华五千年文明变成了三千年,而就这三千年也在次次经受着外界和本国人的质疑,从古史辩派的“大禹是条虫”到中西方文明定义之争。

考古是门新的科学,自满清以来饱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再次品尝到这份酸楚,文明不知何时又从东方转到了西方为中心的世界,而全球学术话语体系里能否占有一席之地,也成了挣名分的关健。

那时年幼的前辈们怎样为这个古老中华文明发声,又如何从无到有,从一无所知到学习追赶所付出的辛酸苦楚,但我想他们一定也在为这个母亲的荣耀而流泪,苦楚而心酸,又因多一次发掘多一些发现而陷入追思伟大。跨过时间,直面先人。

殷墟和甲骨文的陆续发掘出现,将商朝的存在证实。在此之前的夏,是否规模不仅限于部落,能够达到王国需要更多的古迹和材料去证实。因此现我们的历史,往往从商周说起。


张宏杰是个奇怪的史学家,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在既有成熟框架体系里,不按规矩出牌的往往最能够搅动民众的兴奋点。

张宏杰算得上那个乱入场的混小子,但他却是科班出身,师从葛剑雄。

葛老在当下历史派系中的崇高地位不须多说,但奇怪的是张宏杰本科是金融,在银行从事多年经济上的业务,利用业余时间搞了点历史兴趣爱好,被葛老发现是个好苗子破格提拔为弟子,从此走上了历史这条路。

他学术颇丰,至少在通俗著作上有几本热销书。从国民性演变入手社会学,关于明朝皇帝也有所研究,下至清朝也讨论过乾隆年间的饥饿问题,曾剃头的表里也做过一番分析。

可以说,这一通乱拳毫无组合招式,兴致来了就某个题材钻进去有了心得就出本书,不像学术派研究分门别类,在历史大师搭建好的框架里添砖加瓦,或成为老师的子系列。

这个确实有趣。他的成功告诉我一个道理,在学术圈范围外的“普通人”有兴趣爱好,凭借互联网资料的丰富渠道加上图书馆的资料,也可以只凭一番兴趣爱好,静下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还能够取得一定意义上的世俗认可的成功。

做学术,太难。

民国时期的大家,写的是政治史、经济史、中国史学大纲、中国通史,后辈晚生很难在有所成就,除了考古新发现或借助新研究历史方法去做些细节或史实上的修改,许多框架已经定型。他们只能去研究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

强如费孝通老先生,博士论文关于时代的漕运,借一件并不认为值得研究关注领域去发掘是帝国的内在。

孔飞力先生的关注点更为奇特,从一起民间巫术恐慌席卷满清帝国的事件入手,抓撅出帝国权术和文化风气之衰败。

从整体到局部,从登山眺天下,到洞穴观蚊蚁,历史等着我们去解读,一直在那里等着今人说古事,用今人的思想再说遍过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