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春宫怨》-杜荀鹤
2024-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听雨读书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71350/55ea6760fd3078fa.jpg)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对镜自怜的少女,同时还隐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甘和遗憾。用大好的春光,反衬主人公忧伤的心境,读来颇具情致。
只因被这姣好容颜所误,致被选入深宫,欲要对镜整妆,又不由地迟疑起来。
颔联接着回答了迟疑的原因:那些得到恩宠的美人,凭借的都不是她们的美貌,那么,我再怎么精心装扮,又有什么用呢?
颈联宕开一笔,转而描写室外风景:春风送暖,鸟声啾鸣;艳阳高照,花影重重。在这美丽的春光里,我这个倍受冷落的宫女,就更显孤寂落寞。
“以乐景写哀情”,在此诗中,作者将这个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
诗的尾联,进一步抒发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在这寂冷无人的深宫里,我是多么怀念往日里与女伴们在溪边,大家一起采莲戏水、尽情欢笑的情形啊!
细细品味此诗,还可经体会出作者的诗外之意:既然承恩不靠容貌,那么要靠什么呢?那就只有勾心斗角、彼此倾轧了!
同样的道理,作为臣子,如果不能依靠真才实学,实现心中抱负,那么就只好去阿谀奉承、献媚邀宠了。而作者腹有才学、心地清高,对这些做法是不嗤而为的。
作者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最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
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惨痛境遇,在当时比较突出,辑有《唐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