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名著,其一
2022-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伯涵子弟
轻轻掩上《史记》的扉页,推开书桌旁的小窗,近处的小溪、远处的西岭,映入眼中。偶尔的一两鸣古钟声,让人思绪不由得又飘回了那个时代,战火纷飞、人声鼎沸、马声嘶鸣的境地。
古典名著里的用词遣句,故事里面所蕴含智慧,读来常常让人拍案叫绝。然而,读完之后,半个月、一个月,一年之后,所残余我们脑海里的,究竟有几成?于是,一个问题冒出来,如何能让所读、所思长记于心?
读三国,于是想,不能仅限于读,而要在读之后,让经典烂熟于胸。于是,开启了诵读计划。《短歌行》、《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以及拓展人物的英雄之旅(即英雄们的偶像),比如诸葛自比管仲、乐毅,那么咱就找到《史记》的管、乐之传记,熟读之,理解人的智慧传承。这种传承在于,从古往今来的人物、事件中,我们能看到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但在繁复的背后,势必也有必须恪守的原则。如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再是空言,而是涉及生死攸关的大事。这种抉择,在乐毅的报燕王书里;这种小心,在《出师表》里的用词之克制;这种智慧,在管仲的舍小节、取大义里。人无完人,但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我们通过诵读其言、观其行,进而获得我们对世间更通透的认识。
然而,阅读不能仅限于此。诵读固然能让人心胸开拓、陶冶情操,但我们应该更进一步,思考他们为何能那样超脱的思考,有些超脱,超越生与死的界限。比如蔺相如面对强大的秦王时,他为何能敢于与玉同碎,甚至不惜以身试汤蠖,而还璧于赵。这种勇气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他,这是我们需要深深思考和理解之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开读、熟读经典固然重要,但要深读则必然意味着如攀如登,不身体力行亦不可行。如何把大写的人物,溶于心、化入骨,并付之行动,更为之重要。切不可学项羽,学剑不成,学万人敌亦不成。凡事无恒,则一无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