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皮(文字版)北社解读人世

规矩与爱

2020-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武商路漫漫

文/王漫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爱孩子,连母鸡也会,但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大事。

爱孩子本身没有错,但应有原则和底线。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会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有规矩又有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某某。

他留日五年,从未打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几千元人民币的收入。为了供他读书,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来,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时,竟毫无人性、不念亲恩,恨母亲无能,把满腔怨恨化作刀刺向自己的母亲……

天下父母该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白眼狼"更可怕!要平常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人乎乎?

你还记得一条发生在2010年的新闻吗?一个名叫杨某的25岁青年,四肢健全,神智正常,活动自如,但懒到极点,最后饿死在家中。

他从来不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村里人给他的肉、莱他都挂在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来吃。吃了一顿饭后,他就一直睡,有时能睡一两天,饿得不行的时候,他就出门讨饭吃。直到有一天,他饿得连出门乞讨的力气也没有,最后被活话饿死。

原来,杨某的父母从小就溺爱他,从不让他做一点儿事,“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杨某13岁那年,父亲因肝病去世。他的母亲仍然宠着他,不让他干半点农活。后来其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不得不叫他干活时,他根本就不干,一不高兴还打母亲。

他整天无所事事,其母亲承担一切农活和家务,最终积劳成疾,因无法医治而去世,那年他18岁。享受惯了的杨某,失去父母的依靠,只愿懒在家里,最终饿死了。

与其说他被饿死,不如说是懒死的,莫不如说是父母娇惯而死。

还有一个凄凉的真实故事:在北方某大城市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年仅24岁,因盗窃杀人被判死刑的邱某,即将执行死刑。

临刑前,他向监狱长提出要见妈妈最一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监狱长批准让母子见面。

在会见室,面对生离死别,母子俩抱头痛哭,哭罢,儿子说:“妈妈,儿想最后吃一下您的奶,行吗?"此时的妈妈,别说奶,要她的心都要给她的儿子。

她一边答应,一边解衣,看守见此情景赶忙转过身去。就在此时,一声撕心裂肺的“哎哟!”,让看守一惊,他看到截然不同的情景:老女人手捂胸部鲜血淋漓,邱某嘴里吐出咬断的xx,对着他妈妈恶狠狠地说:“我一一恨一一你!"……

邱某为何做出如此惊人举动?原来邱某从小死了父亲,是妈妈一个人艰难地带着他。在他三四岁时,无意间看到邻居家的五分钱,遂用小脚踩住,趁大人不注意拾起来,揣到兜里,回家交给妈妈,妈妈没让他退回去,反而却夸奖说道:“好儿子!"

孩子的心灵受到毁灭性污染。从此以后,他将小偷小摸的东西说成“捡的"交给妈妈,妈妈一律照收不误。

小学后背包、像皮、零花钱基本上不找妈妈。毕业了,学习不咋样,偷窃水平“卓越"。工作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满街闲逛,哪里热闹哪里有他的身影。“前窗”、“后仓",“提溜"、割包、入室屡屡得手……

“艺高胆大"的他欲望也愈来愈大,最后在盗窃珠宝时,因杀人收监被判处死刑,邱某又将一切罪过统统归在妈妈身上,于是便出现了前面一幕。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这位母亲没将儿子不良习惯,消灭在萌牙状态,加以正确引导,任其恶性发展,最后走上不归路。真可谓“惯子如杀子"!

总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愿天下父母教孩子学会感恩,心存敬畏,自信自立自强,于家于国有望。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孩子教育的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