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不开的历史迷雾
我年幼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词,叫做盖棺定论。原因很简单,我粗浅的以为任何问题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不再去思索它。比如,隋炀帝杨广就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昏君,袁世凯就是一个狼子野心的篡位者,而汪精卫则是贪图富贵的卖国贼。这种脸谱化的简单逻辑让我自以为揭开了历史的迷雾,以至于沾沾自喜。
但是,这个世界是极度复杂且充满未知的,很多问题不存在一个固定解,更无定论可言。当你开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时,你就越发的感受到认知上的困惑以及心理上的羞愧。就像试图用标签来简化社交关系一样,用脸谱来简化历史人物也是一件颇为愚昧的事情。拿杨广举例,他真的弑父了吗?他真的荒淫无度吗?他真的以天下百姓为牛马吗?不见得。而且他的正面例子也多如牛毛,他创办了科举制度,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他的国号是大业,立志成为千古一帝。那么他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呢?我私以为都不是,如果你把自己代入当时的情景,你会发现杨广就是一心想实现自己霸业的妄人,以天下百姓为牛马只是实现这个目的付出的代价而已。如果我这么说,就是对的吗?也不是。无数人或者会用杨广那滔天的罪行,或者用伟大的创举来反驳我,因为那不是他们心中的隋炀帝。如果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答案是历史之中没有真相,那层迷雾你揭不开。
我时常幻想如果我能够回到民国时代,回到抗战时期,我一定会加入汪先生的和平运动事业中。时人不理解汪精卫,不明白为什么要承认伪满,不明为什么要和日本谈判,不明白为什么要出卖国人。可是如果仔细琢磨一下,汪先生发起和平运动是为了卖国求荣吗?汪先生内心就丝毫不痛苦吗?试问汪先生又拿到了日本人的哪些好处呢?我始终无法相信曾经孙中山钦点的接班人其道德理念会沦落到如此糟糕的地步,背后必有极为复杂的原因。但是,我说这些又能改变汪精卫在时人心中的看法吗?或者说,我的看法又是正确的吗?不见得,因为历史这件事情本身就只能拿来理解,而非解释。
就像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理解的历史必然会大相径庭。但是如果历史这件事情没有定论,那么历史的迷雾将会永远在那里,不断的折磨着你内心的求知欲。而这种没有真相的特质,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