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与我:叠词
和普通的爸爸妈妈无任何差别,我会记录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所有的第一次。
第一次发音,说的是“爸爸”还是“妈妈”呢?在无数次幻想着听到女儿叫自己妈妈时的心情,很是期待女儿可以将第一个叠词交给我。可惜的是,幻想终究是幻想,女儿还是偏爱爸爸,把人生的第一个初音交给了爸爸,虽然发音不是很标准。
从那天开始,我便开始在与女儿睡前互动时收集她的咿咿呀呀,有时也会引导她喊“妈妈”,就像收集宝贝一样,把每一次录音文件以日期和内容的格式保存起来。
6月22日,已经很清晰地发音“爸爸”了。
6月23日,“爸爸”、“妈妈”分不清。
6月24日,第一次发音说“妈妈”。
8月23日,会发音说“牙牙”……
任何的第一次发音,包括咿咿呀呀学唱歌,全部都会细心记录下来。
现在回看手机里记录女儿每一天变化的视频和音频,百看不厌。
记得有一次,女儿学着我母亲使用一次性手套帮她整理奶瓶,不得不说幼儿的她模仿能力太强了。不知道从哪里自己找来了两个保鲜袋子套在小手上,摇摇晃晃地走到我的面前说,“手手”。那时候的我很习惯帮她补充说明这些叠词的完整意思,“是不是要带手套呀?”。
接下来整个对话是这样的,女儿用自制的手套拿着床上放着的新裤子。
“裤裤呀。”
“是不是要穿新裤子呀。”
“嗯。”
“脚脚呀。”
“脚脚要从裤裤里伸出来”,结果自己穿的过程中,裤脚快掉了。
“掉掉呀。”
“哦,没事,妈妈扶着你,帮你把脚脚拉出裤腿。”
女儿看到自己的小脚丫子从裤腿窜出来的时候,开心地呵呵呵笑。接着又摇摇晃晃走到新拖鞋旁边,一屁股坐在木地板上,开始摆弄鞋子,哪个才是左脚穿,哪只是右脚穿呢?看着实在可爱。
在女儿玩电子狗,跳舞的小狗碰了下她的小手指,紧接着对着我说,“痛痛呀”。
“哦,小狗碰到你的小手,疼了,是吧?”
“揉揉呀。”
“抱抱,抱抱抱……”
“要谁抱抱呀?”
“妈妈!”
那时候的我好似女儿的翻译机,什么叠词都可以变成完整的一句话。而我总能完全理解并回馈给女儿,也许这就是用心陪伴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