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项目回顾

2016-06-29  本文已影响1628人  郭池

项目回顾,作为项目管理的一大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项目过程中的不足和优点,从而,通过“改进不足,保持优势”,让团队今后在类似项目中更为高效顺畅。本文,首先回顾《敏捷回顾——团队从优秀到卓越之道》所介绍的方法体系,然后,结合具体实践,谈谈方法落地和应用效果,最后是总结与展望。


一、相关术语

Retro(Retrospective),译为敏捷回顾,在敏捷方法论中,格外突出了敏捷回顾会这个仪式。在中文中,Retro有两种含义,一是项目回顾,一是项目回顾会。前者体现了项目全程的良好过程改进意识和习惯,后者特指项目结束中召开的那个会议。


二、再读《敏捷回顾——团队从优秀到卓越之道》

近期,我重翻《敏捷回顾——团队从优秀到卓越之道》(Agile Retrospectives: Making Good Teams Great)。该书由Scrum祖师爷之一Ken Schwaber作序推荐,作者是两位女性,被冠以敏捷检视女神之称,分别是Esther Derby和Diana Larsen。

1、全书总览

一级目录结构如下:


全书一级目录图.jpg

回顾检视会的标准步骤,包括了5步,对应上述第4至第8章。


回顾检视会标准流程.jpg
其中,各步骤目标为:

2.方法框架及特色方法回顾

1)方法框架

针对上述的五步,全书提供了丰富的方法:


方法框架.jpg

在上图中,择选两条较具特色的方法,来回顾方法的具体要素。

2)ESVP

应用阶段:预设会议基调阶段
术语解释

E:Explorer(探索者);
S:Shopper(采购者);
V:Vocationer(度假者);
P:Prisoner(囚徒);

综述
每名与会者匿名汇报他对于回顾会持哪种态度。检视会主持人收集大家的反馈,并通过图表展现数据,与大家讨论这意味着什么,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会议。
应用要点
匿名
收益
总体上掌握参会人是带着什么心情来参会的,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会议。

3)定位优势

运用阶段:数据收集阶段
术语解释

综述
两人一组进行访谈,时间到了后,再互换角色继续访谈。
使用要点
小组的两人尽量不熟悉彼此工作。访谈者做访谈时,不要打断讲诉人的说话加入自己的故事。
收益
发挥参会者相互的力量消化掉负面情绪,对于即使很差的项目也有信心,同时,促进相互理解,消除怨恨。


三、敏捷回顾实践

下面,以一年半前我主持引导的一次敏捷回顾实践为例,从背景目标、议程安排、方法运用、效果分析、SWOT分析改进等角度描述如下。

1.背景与目标

背景

目标
通过keep well & improve not well,针对性的解决一直困扰跨职能协同的一些流程机制问题,让各方收益。


2.议程安排

会议最终定为3小时,会议总体流程为:


回顾实战会议分阶段.jpg

会议议程安排如下:


回顾会议议程.jpg

3.方法运用

《敏捷回顾——从优秀到卓越》中大量的方法,给我们敏捷教练提供了丰富的武器。结合团队协同情况,在运用上做了灵活处理。

工作协议、头脑风暴、排优先级、+/Delta、领任务等,我们灵活运用在上述的会议全过程。


4.效率分析

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我们共收集到14条改进点建议,经与会前整理的17条待改进点归并后,形成了6大类(产品、质量、流程、外部协作、内部共享机制、代码分支管理)共11条改进点。会上,大家主动要求不裁剪,承担所有的11条改进点。

在下个版本的回顾会(约两个月后召开)上,我们实现所有改进点的100%闭环,符合预期。


5.SWOT分析改进

组织召开版本回顾会,对于引导者的要求是挺高的。以下以我为例,通过SWOT分析,找到改进的方向和重点。从下图可以看出,优势与不足并存,机会和威胁同在。抓住机遇、发挥和拓展优势,比如准备更充分、不怯场,这可以勤能补拙;而识别和回避威胁,弥补不足,则可以让我们持续进步,越做越好。


SWOT分析.jpg

四、总结与展望

每个人其实都是回顾大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通过回顾自己的学习、工作、情感、人生,实现不断的进步。正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落到项目的回顾,应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即项目的团队如果今后遇到类似的项目时,如何做的更好更顺畅。怎样更好更顺畅?

其中,管理类的改进,是回顾会要解决的重点。技术类和工具类可以作为一个改进点提出来,但一般需要在单独的技术topic会议上做专题研究。技术topic会上,会重点关注可行性、收益成本和具体落地计划。

既然项目回顾会,本应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么为何要有这多玲琅满目的方法呢?我遇到的较为典型的原因有:一是版本一个接一个,无瑕召开回顾会;二是跨团队跨地域下,单团队召开回顾会,不如放在周例会上进行;三是项目相关多团队,存在强烈的自我保护,潜意识把回顾会等同于问责会,所以会上无法全情投入到回顾改进本身;四是一些高优需解决的改进项,却因涉及高层或其他团队,让无法推动,团队同学因此存挫折感,并对回顾会的价值产生质疑。

项目回顾会,需要很好的引导,让项目成员都能获得激活,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去回顾,去发现,去反思,去认领,去改进。回顾会上,只有感激,没有指责,也无需自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今后服务更多的团队和项目,通过自然而然的回顾活动,帮助更多团队从优秀走向卓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