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内推的成功率比常规投递高5倍!
此文适用于工作时长0-5年的应届生和职场新人,职场老司机可以忽略。
先讲一个发生在6年前的故事。
那时莫掌柜还是个战斗在猎头界的小猎,啃一个60万的职位啃了俩月,终于有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人选进入了董事长终试环节。算了算25%的费率,只要这个case顺利,当年的任务就超额完成了。
事实证明我高兴得有点早,HR告知他们决定录用另外一个进终试的人选。我不死心地追问HR录用的候选人什么背景。HR说:“其实你这个候选人挺好的,背景和能力都不错,老板也不是没看上。不过还有个人选跟这个人背景差不多,学历还稍微差一点,不过是内推的,我们决定录用那个人选了。”就这样,我的人选被“内推”打败了。
虽然不爽,但是想想,内推有在职员工的信用背书,还省了大笔猎头费,在人选差不多的情况下,基本企业都会做这样的决定。
内推是现在很多企业常规使用的招聘手段,通过发动内部员工,优先把员工圈子里的适合公司的人才划拉进来,是其他招聘手段之外的一种主动获取人才的方式。
内推有几个优势:
1、信用背书:内推有推荐人双向背书,企业HR会慎重对待被推荐的候选人,不是特别离谱的简历一般都会被递到用人部门,被推荐人因为有员工的介绍,对企业的了解会更充分,面试过程中放鸽子的几率相对小。
2、一般来说效率比普通的校招、社招要高得多,有数据统计表明,内推成功率是其他渠道的数倍。
3、对人选来说,即便不合适,也可以(通过内推员工)得到比较真实的反馈,有利于简历和职业方向的改进。
掌柜今天教大家怎么用好内推这种方式去提高你找工作的成功率。不过内推成功的前提是你申请的是企业的在招岗位(招聘信息可以在智联招聘或企业官网查询到),且确实具备一定的匹配度。
内推是通过提高简历投递触达率大大提高应聘成功率,面试环节你还得好好准备,企业并不会降低要求录用不合适的人选。
想通过内推这种方式投简历过去,最重要是找到推荐人。莫掌柜帮你总结了以下有效的渠道:
1、手机通讯录、校友录、万能的朋友圈、微信群。熟人社交圈的好友、师兄师姐、学弟学妹,这些是很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所以告诉身边还没有高考的小朋友,努努力考个好大学,将来找工作找校友内推也容易些;
2、市面上做内推的网站或公众号。网站如内推网,使用方法可以自己登陆网站去看哈。很多HR相关的公众号,留言可以被拉进粉丝群,(*@ο@*) 哇~,恭喜你获得一大波可以帮内推的HR好友。
3、社交网站如 领英、脉脉(这两个最近出镜率有点高,不过掌柜确实没收广告费)、若邻(前几年比较火),可以搜到很多实名认证的职场人士,怎么让对方通过你的好友请求,你自己页面的简介和加好友申请的措辞要认真写。现在很多企业把内推作为员工福利的一种手段,成功一般会有内推奖金,因此员工有较大意愿代为推荐,帮我们降低了勾搭陌生人的难度。
4、知乎。很多技术大牛是混知乎的。去找到你想去的公司的大牛的页面,去回答或提问跟公司相关的问题,用你的智慧吸引他,打动他。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技术&产品&市场&运营,如果你的提问或回答比较真材实料,表明你认真研究过公司的产品并提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万一被内部员工相中了,说不定主动要帮你内推呢。
5、分答、在行。这两个爆款产品都是果壳网的CEO姬十三创立的。在分答,你通过非常便宜的价格向你想勾搭的答主提问,例如这样的:“怎么样才能获得XXX公司的面试机会?”在行就更逆天了,甚至可以直接约到目标公司的HR或者高管,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面试机会么?!我已经听说好几个通过在行跟老师聊得很好被直接邀请去上班的案例了。当然,在行相对分答贵很多,要看具体人选约见的标价。但就算是几百块也很值啊,即便不能如那些经典案例一样直接拿到offer,也可以请对方内推并给一些面试建议。
上面介绍了5大类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比如平均我每个月会收到2-3个在脉脉加好友请帮忙内推的。我都会帮忙推荐,并跟负责相关职位的HR要反馈,如果不合适也会帮忙询问原因并反馈给人选。
不过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提醒:
1、请人帮忙内推,从加好友开始,请以足够礼貌、专业的态度贯彻始终,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甚至可以写一段不太长但足够吸引眼球的话表明自己与该岗位的匹配度,请推荐人帮忙在内推邮件里或微信发给HR;
2、如果被拒绝推荐不要气馁更不要气急败坏,找下一个愿意帮你推荐的人就好了,如果出言不逊,可能会给自己增加进入企业的难度,你怎么知道自己骂的人是不是未来的面试官呢?
3、内推拿到面试机会,请一定准时去参加面试,大家是互相背书的,别乱放鸽子让推荐你的人难堪。
相信读完本文,你一定get到了内推大法,以后想敲开任何公司的大门,都比那些只会傻傻投简历的人多了一块砖。Just do it!
总结:寻找内推人的几种有效渠道:
1、手机通讯录、校友录、万能的朋友圈、微信群。
2、市面上做内推的网站或公众号。
3、社交网站如脉脉、领英。
4、知乎。
5、分答、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