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永远的回忆——梦回衡水二中
最近在知乎上回答了几个关于衡水教育的问题,于是又开始怀念起自己高中那段岁月。
然而很多有关衡二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看了别人的帖子才勉强想起一点来。记得毕业时,自己拼命地忘记高中那三年的一切,不去回想三年里的每一个细节。衡水二中的一砖一瓦、路线布局如今倒是快忘光了,但是与自己并肩过的老师和同学们却难以忘怀。那可真是很好的同学和老师。
人们对于此类学校的评价,大都很极端。然而从母校走出来的学子,却很少有讨厌自己母校的——我大概算个例外。大家对衡水二中的态度虽然各异,但是有一点恐怕是相同的,那就是很怀念那种氛围。
那是一种集体性的昂扬奋斗之气,尽管我本人对于这种功利化的教学谈不上好感,然对这种纯粹化的氛围却万分着迷。自从上了大学以来,这种氛围就很难再见到了。
尽管期末考前的三教自习室灯火通明,也很壮观,但我知道那不过是一群人的无奈之举,熬过一场灯火通明之后,便期待着新的呼呼大睡。每次走进大自习教室,都能够感受到一种压抑。
衡水二中的氛围完全不是这样,似乎每个人都散发着斗志,每个人也都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斗志,剪了短发的女生也都有了种阳刚之气。尽管每个班上都会不乏那种机巧怠惰之士,然任凭他们也往往在集体的氛围下臣服。
每周的周测,每月的月考,再加上平日里的训练打分,老师与老师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让整个学校都被上紧了发条,驱使着每一个学生、老师去拼尽自己的全力去作战。
这样说,当然会让外界的一些人感到不可思议和可怕。但是,咬咬牙,这些看似魔鬼式的教育就能够适应。人的耐受力很多时候超乎想象。适应下来,并非就万事大吉,适应只是第一步,在比试和竞争中逆流而上,才叫本事。
回想自己那三年,就没有这样的本事。英语的偏科问题直到最后也没有解决,成绩的排名怎么也提高不上去,永远徘徊在实验班的进出端口。
这样的杯具,当然跟我自己的倔强有关。在别人都在拼命学习的时候,我总是企图获取若干自己的小天地。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有点大逆不道。我宁肯中午吃剩饭把作业提前写了,也要将午休自习时间抽出一点来,看看历史课本,看看语文书上的文学著作。
是的,我喜欢文史,现在也没落下。学校限制带课外书进校,但我依然将文史课本看得津津有味。现在回想起这点小事,仍不觉得后悔。
几年过去了,没怎么说过母校好话,总觉得有点对不住她。人的感情就是这样奇特,总是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