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快乐是你最大敌人?
有两种人最容易获得简单、纯粹的快乐
一种是孩子,一种是彻悟人生的智者
这是樱桃麻麻絮涵的第19篇原创分享,转载请联系yingtaomama521授权
上周末在上海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大学同学。
人生须臾,转眼已阔别12年。
我大学时念的是师范专业,同学中大概有95%是老师
运营喵的我,大概是同学群里,最不安分的那个分子吧,在各种行业职业里打酱油...
虽然在同学群里有点“离经叛道”,但当同学和我说,自己的孩子以后准备放弃高考,直接上中专时,我还是有些吃惊。
她是上海的一所学校的初中老师,天时地利人和,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高考,多少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的。
但是,接下来的谈话,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她说,目前上海的初升高比例是4:6(我所在的大武汉,这个比例大概是5:5)
高中虽然没有明确的级别划分,但是实际上也是分优、良、中、差四档;如果孩子走高考的这条路,想要考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那么至少要进入前两档
这意味着什么呢?
同学说,我所在的初中,是一所一般的初中,
也就意味着,孩子必须排在年级前5名,才能考上一所比较好的高中
进一步说,也就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在“应试”这条路上拼尽全力厮杀,把所有的课余用来补课,去学那些也许一辈子也用不上的教科书上的知识。
我不想这样。
这样的想法,我不止一次听到。
发小是英国海归,在高校当老师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她在私立小学和公立小学里纠结、迷茫着
私立意味着以后多半走出国的道路
而公立则是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以高考为指挥棒
她说:我给太多孩子做过补教了,高中的、初中的
他们的现状我最清楚
这么多年过去,孩子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来愈沉重
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掉进这个旋涡里
我也不想她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
我只想她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
甚至还有一帮朋友
在高考和出国之外
正在为孩子找寻第三条道路
以私塾的方式,引领孩子长大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被大量转发,文章的题目是《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低声下气的成年。
如果你想在以后的人生舞台上长袖善舞,你就要多熬一些夜,多吃一些苦,多读一些书。
说的好像小时候拼命吃苦,长大才能成功;
小时候快乐成长,长大就要各种卑躬屈膝、低声下气一样
文章中蕴含这样两条前提假设:
如果童年够快乐,那么成年就会卑微。
努力学习的人就不会快乐。
请问这是个什么逻辑?
是不是以此类推,我们就可以说
二十年后《先生,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中年,也不愿看到你凄凉的晚年》
四十年后《大爷,我宁愿欠你一个安详的晚年,也不愿看到你下一代动荡的童年》
(感谢知乎网友赋深情贡献这么有趣的标题)
这篇文章只是个引子,我写它是为了告诉大家,
在很多中国家长眼中,孩子的快乐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她们认为成功一定要阉割掉快乐,头悬梁、锥刺股方能修成正果。
鞭策着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结婚生子,按照她们想象的“苦大仇深”的方式,让孩子吃苦、再吃苦。
比起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刷试卷,看电影、玩电脑、读小说,谈恋爱这些活动,全是不务正业,不可容忍。
为啥这些父母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开心呢?
这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孩子的不共情、不信任和不尊重,
源于对世俗固有观念和经验执着的认定和妥协,
源于原生家庭的创伤,
源于自身对快乐的压抑,
源于被无数人当做世袭圣经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她们看来,成功只有一种,就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女生版大概就是获得高学历,嫁给高富帅,走向人生巅峰......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心无旁骛,不断加持技能和筹码,最终通关
这样的家长始终没有触及一个核心问题: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她想要的,是家长们想要的吗?
快乐和成功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很多人可以很快乐的成功;
童年快乐和未来快乐,本身也没有对立。
实际上,在很多心理咨询的案例中都会发现,
那些成年后体验到卑微的人,多有一个卑微的童年;
那些童年时足够快乐的人,将来的生活主观幸福感也很高。
快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颗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壮大
我很难想象,快乐像自来水一样,能够说来就来。
一个童年不快乐的孩子,成年后不用去为童年的不快乐填坑。
朋友Q从小各种吃苦,考98分都会被父母痛打一顿,
成年后她是大家眼里的标准的成功人士,开公司住豪宅开豪车,买东西从来不看标签。
可是,她不快乐,深夜里打电话痛哭,觉得活着没意思。
她说:我有的时候觉得快乐是错误的,人一辈子都在吃苦
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吃饱了撑着的矫情,
但是,一个从小没有觉察过快乐和幸福的人,长大后怎么可能快乐?
快乐不是一个终极结果,
它是孩子每天的一颦一笑,
是平淡如水日子里的人间烟火
是发自内心的共情、体察和尊重
快乐也从来就不是不学无术,
而恰恰是对自己真心热爱的东西抱有极大的热诚去接触,去学习
快乐和别人的评判无关,全然来自内心的安定与喜悦
我相信
每一个爱孩子的母亲,都希望孩子开心、快乐
我身边大多数朋友也都拥有很幸福很健康的家庭关系,
他们深知体制的弊病
却没有放弃为孩子寻找快乐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有孩子的童真
让他们在宽广的世界,找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有两种人最容易获得简单、纯粹的快乐
一种是孩子,一种是彻悟人生的智者
愿你我都能成为后者。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