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平•迎新小队精选作品专集🌷【素心读书】已推文汇总专区大瓜的文海拾贝

《药》:名称、色彩与乌鸦

2022-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莓wei棒棒糖
《药》绘画

《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写了华老栓为小栓买人血馒头的故事,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虽然篇幅简短,但还是能捕捉到一些精妙之处。

在创作《药》这篇小说时,文中人物的姓名、称谓,鲁迅先生都是经过仔细推敲,深思熟虑之后采用的;并且他擅用不同的色彩来渲染环境、刻画人物,从而深化主题,这在文学作品中很是少见;文章结尾处更是使用了乌鸦的意象,而乌鸦的意象古今中外都显得丰富而神秘,使得整篇文章的结局扑朔迷离,意犹未尽。

一、从名字、称谓说起。

中国的起名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初为父母的人来说,孩子取名十分有讲究,一般要参考孩子生肖、年份、五行以及家中辈分。

我对自己名字的由来十分好奇,我妈说我的名字是两个地名,爸爸的家乡和妈妈的家乡各取一字,有连接两地之意。

我从小也因为自己的名字烦恼,总觉得自己的名字像个男孩子,且过于俗气,不过站在爸妈的角度来想,意义的确非凡。

从自己的名字上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名字总是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

鲁迅先生在小说人物名字上做文章我早已见怪不怪了。

《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名字就有如下描述: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替他起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

他的起名艺术在《药》这篇小说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示。

我们从几位主要人物的姓名说起:

华老栓和小栓:栓解释为“塞子或作用跟塞子相仿的东西”,栓塞,可引申为堵塞。就像塞子堵塞瓶口一样,他们父子二人代表了麻木,堵塞新思想的一群人。一老一小,涵盖的是整个愚昧麻木的封建民众。

华老栓和夏瑜:华夏本是一家,中国是整个华夏民族,但华老栓与夏瑜代表了不同的家族,愚昧的吃人血馒头的家族与代表先进思想的被吃的家族,“华”与“夏”的不幸是整个华夏民族的不幸。

夏瑜与秋瑾:“瑜”基本释义为“美玉”,美的光彩比喻优点。夏瑜的原型是秋瑾,“瑾、瑜”都有美玉的含义,比喻人具有纯洁而高尚的品德。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封建愚昧的社会中夏瑜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又有怎样的信念支撑着自己直至监狱里都还想着感化愚人。

除了主要的几个人物,一同出现在华老栓店里的几位客官的称谓同样别出心裁。

首先来的是“驼背五少爷”,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的最早,去得最迟。民众称他为“少爷”,结合时代背景,他应该是清代遗老,也正因为他这一层身份,才能够无所事事的在华老栓的店里来的最早走的最迟。“少爷”是驼背的,他身体上是畸形的有缺陷的,不仅是身体上,他的思想也是封建的畸形的。

康大叔:他是华老栓买药的中间人,也是店里消息最灵通的人。他满脸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就嚷嚷。他嚷嚷的自信来源于自身拥有先人一步的信息,听客越崇拜他嗓门越大。鲁迅把康大叔安排为华老栓买药信息的关键来源,简单看来,“康”我们可以联想到健康一词,这安排是最恰当不过了,而事实,药不是药,康不是康。

作者把讽刺手法用到了极致,我们从另一个身上也能看见同样的讽刺,那就是牢头阿义。

监狱里关的是英雄,恶人却成为牢头,他总想着去夏瑜那捞一点油头,捞不到就气急败坏,他站在正义的位置上却做着不正义的事,就连夏瑜的衣服都被他拿走。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二、色彩的运用。

色彩运用常常在绘画艺术上得以展示,但当我读《药》时,我发现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也运用了色彩。包括其对比与和谐、对环境的烘托,以及它色本身带给人的心理感受。

瓦西里·蒙德里安曾说:“色彩的声音非常明确,几乎没有人能用低沉的音调来表现鲜明的黄色,或者用高音来表现深蓝”。

文章开头第一段: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这里有“乌蓝”“青白”这样的色彩词,青和蓝是邻近色,邻近色色相对比弱,而且含有共同的颜色成分,因此容易造成统一感,形成统一的色调。

颜色对某种环境的烘托包括人们色彩的心理联想,《文心雕龙》中有:“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色彩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作家、艺术家们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才造出了符合情景,让人深有所感的环境描写。

正是这两个词的组合点明季节在萧瑟的秋季,灯盏的光通常来讲颜色应该偏于昏黄,而在这却是青白,显得环境尤其的清、寒,同时也凸显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鲁迅尤爱红色,这在文章中被多次提到

号服上的暗红色镶边、鲜红的馒头、红黑的火焰、红眼睛阿义、和一圈红白的花。

当红色与火和血液联系到一起,让人联想到暴力、愤怒、战争,是激进的颜色,同时也表示忠心和革命。

在西方,红色表示嫉妒和暴虐,是恶魔的象征。

穿在夏瑜身上的号服,只有暗红色的镶边,正义被掩埋,代表正义代表革命英雄的红色也“暗”了,这个社会上的英雄也像暗红的镶边一样,处在边缘,与愚昧的民众相比,只是大海里的一粒沙。

英雄的冤死,让红色都“暗”了。华老栓接过馒头时,那鲜红的馒头让他害怕,一条生命的结束,鲜红的血液还有温度,新鲜至极,那人血馒头作为“药”,将救助他的儿子,延续他儿子的生命。鲁迅正是用这样强烈的对照表现出,革命败在了麻木愚昧的民众手里。

在西方社会,黑色是不吉利的,是恶兆的象征,它与邪恶、死亡、神秘相关。

当红与黑碰撞,人血馒头在火焰中发出红黑的火焰,就象征着现实中的斗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而最后邪恶的力量过于强大,使鲜红的馒头变成了一碟乌黑的圆东西。

人血馒头被作为“药”,本就是荒诞的,英雄的牺牲换来的是民众的一句“疯了”。

夏瑜的母亲去上坟时,发现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花也不很多,圆圆地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那花围成了一个圈,很不精神,像没有根一样,奄奄一息又坚强的挺立着,象征着夏瑜,象征着革命英雄,也象征着当时革命的命运。

三、乌鸦的意象。

乌鸦的意象从古至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对于自然的变化无法解释,所以对乌鸦有着崇尚之情,就像图腾崇拜一样。

有人认为“阳乌负日”主要表示白昼与黑夜的交替,所以把乌鸦与太阳联系到一起,而在国外也有把乌鸦视作太阳神的例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神的崇拜逐渐减弱,汉代开始,人们对乌鸦的崇拜减弱,直到后来,乌鸦成了邪恶、死亡、不幸的代表。

小时候爱听故事,也听过关于乌鸦喝水的故事,那故事体现了乌鸦的聪明机智,还有《乌鸦与狐狸》,乌鸦作为了一个反面形象,因此人们把驱赶捕杀乌鸦作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大多时候,乌鸦的形象对于我来说都是可怕的,当地也流传着“乌鸦叫,丧事到”的顺口溜,每当村里人听见有乌鸦在叫的时候就会说道:“又有哪家要死人了”。

马致远在《秋诗》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是营造了孤寂、萧瑟的环境。李白在《战城南》中写道: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以及常用词有乌合之众、乌鸦嘴等等。

而在这篇文章中,乌鸦的出现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为了烘托环境,营造悲凉气氛。

文章中夏大妈大声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地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得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乌鸦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最后大叫一声,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夏大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只乌鸦身上,或许有着对儿子深深地思念,但从上坟时夏大妈的表现看:

“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着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显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放下了篮子。”

夏大妈没有对自己儿子的牺牲感到光荣,而事实却令她羞愧,所以望见一点希望就急切地抓住,这不光反映出当时愚昧的民众对她的影响,从另一方面看来,夏大妈本身也没有逃脱世俗,没有逃脱愚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