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疗愈》——做自己的情绪医生。
在练字群里,小伙伴推荐这本书调整自己情绪。刚好我情绪不安,心情烦躁,我也把这本《轻疗愈》加入,开始阅读调整自己。做自己的情绪医生,想打破禁锢我生活的锁链。不像书中说的几个小时敲打和自己对话就有拨云见日的改变,走出阴影。这本书中对我也有收获开始找了解自我同时产生了共鸣。
曾一次又一次无数次的,做出改变。做情绪平和早睡早起,也认真地考虑问题,使情况暂时改善,可过不了几天,甚至过不了几个小时,同样的问题不安的情绪又卷土重来;都了书中的分析才知道自己用意志的力量强迫自己改变,过程是痛苦的无法长久,有时能达到目标,几乎一大半又不能。这是我在书中找到的共鸣。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时,感受、反应和问题本身往往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常常是朝好的方向。
我应该,对我提醒最为明显。我常常就会使用。如同书中所说不幸的是,这个词承载了众多压力,包括内疚、恐惧、耻辱、后悔等各种负面情绪。通常,当我们说“我应该……”时,我们甚至意识不到随之而来的隐隐的忧虑、压力和崩溃感。
应该多锻炼身体;
我应该吃好点;
我应该努力工作;
我应该减肥;
我应该多陪陪孩子;
我应该多读点书;
我应该多关注孩子的需求;
我应该……没完没了的“我应该”……
“应该”二字的问题在于,它在暗示我们做得不够,它让我们羞愧,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没做好的事情上。如果我们用“选择”二字代替“应该”,那么我们的力量感就会强得多。
我选择多锻炼身体;
我选择吃好点;
我选择努力工作;
我选择减肥;
我选择多陪陪孩子;
我选择多读点书;
我选择多关注孩子的需求。
这样说感觉好多了吧?当把“应该”变成“选择”有种力量和希望。慢慢地把生活中的“应该”都找出来,然后针对它们敲击,再把它们替换为更积极的“选择”。摆脱“应该”的生活,才能得到充满“选择”的生活。当我们掌握选择权时,我们才是最有力量、最自由也最快乐的人。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九辰自我有学习意识自强自立,考一所差不多的大学,有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成家立业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我想要一辰健康平安成长和哥哥一样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人。我想让自己愉悦畅快有所爱有所期待。
遇事我总是犹豫不决,没有独立的思维不相信自己,同样也不快乐。书中说哀悼失落的童年:无论你是23岁、33岁,还是63岁,在曾经未愈的伤痛面前,你永远只是个孩子。过去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们。要想摆脱它们,我们只需把那些束缚心灵的画面、感受、怨恨、恐惧、依赖和失望全部放手。身体与童年创伤童年时期的创伤、未解决的事件、未处理的情绪并不只在精神和心理的层面影响着我们,它们对身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最终发现:未经处理的童年创伤与许多躯体症状存在直接联系,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中风、高血压、骨折、抑郁症和吸毒。被漠视与患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升高相关。而我身体就是这样免疫力疾病,是童年遇到药物中毒加上没有得到安全感和爱。回顾曾经那微小创伤长期积累一连的叠加起来。让心背负的越来越多,导致莫名的不安急躁委屈开心不起来。
已经知道了童年经历可能对身体造成影响,但受儿童时期创伤影响的不只是身体,而是我们的全部,包括思维模式、信念、习惯和情感反应。书中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形成于7岁之前,7岁前发生的事会在心里留下持久的印痕,这些事件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也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为什么有的人能愉快、满足、充满激情地度过一生,有的人却一直在挣扎、没有安全感,认为这个世界充满危险、幸福可望不可即?通常,这些都是由幼年时期的经历决定。原来是这样的,要找到自我束缚性信念。
跟着作者尼克·奥特纳的思路,拿起笔画出自己的敲击树。一层一层的去追寻,分为时间段把每个时期的不愉快的事件想起来的就写出来,真的挺吓人的尘封已久的都浮出水面,原来真正影响自己的就是一件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加在一起。是一次情感之旅,也是一次眼泪之旅,期待解脱后的欢乐之旅。
情绪连接着身体和头脑,在其中往复,并影响二者。可见情绪的重要,也想起常常说的那句,事压不倒人,情绪可以。想要改变的必须是自己才可以。归根结底,需要一次又一次和自己对话给自己鼓励敲打,它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层层不断,释放掉怨恨后,却发现下面还有悲伤;把悲伤抚平后,取而代之的是理解;理解又通向觉知和喜乐;觉知和喜乐又会转变为安宁和爱。
经历得越多,越容易疲惫,越容易发怒。这也是因为一次又一次从情感经历中带来了大量的情感包袱。明白了这点,中年的自己学会舍和放,卸掉包袱回归简单不失真诚。带着一颗欢喜之心尽可能地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