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断头台,不会头破血流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学生时代,没有体会过什么叫艰难困苦,但喜欢模仿大人的口气,假装深沉。这让我在同龄人面前有几分神秘的“酷”。
那时候的世界小,灭顶之灾特别简单:一场成绩下滑的考试或是暗恋的姑娘不知道怎么就瞎了,看到她偷偷跟班里最丑的男同学亲嘴了就能让我撕心裂肺…………
我不太确定撕心裂肺是不是那种感觉,但是书上都这么用,恰好这还是个成语,用在句子里,显得我有文化。
要是比较幸运,这两件事同时发生了,我的天就没了。
我一直比较喜欢写东西,心气不好的时候,就喜欢用本子来发泄。
成绩出来,一看分数,愤世嫉俗的把分数再重新加了三遍,惊讶两分钟老师精确的计算能力。拿着考卷一个人坐在那里谁也不理,黯然伤神。掏出日记本,感慨一下世事难预料,写几句失败是成功他妈的自我安慰,然后还得再扔几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
抬头望望女神,希望她眼睛已经复明了。没想到看到了那只丑八怪,还拉着她的手,马上气不打一出来,真想一巴掌把那王八蛋打死。然后一两个月都不再跟女神说话。等到晚上没人的时候,掏出日记本,学李清照书写忧伤。
可是我又不会作词写诗,只能感慨几句白话文: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子的吧,不如意十之八九。即使在爱情的道路上撞的头破血流,也要勇往直前。所以周末放假找几个小伙伴就把那王八蛋堵在小胡同里,臭揍一顿。
要说头破血流的人,不应该是我。但是我要在日记本里写自己在爱情的道路上撞的头破血流,显得我受伤更严重,这样我也是个受过伤的人了,就更加成熟一些了。
偶尔会在网上看到有人生写艰难的文章,读到“头破血流”这个词。想想,还真跟我那时候有些相像的。
很多人描写生活艰难的时候,都喜欢用”头破血流“或者”血淋淋的现实“这样的词语。可是现实中,只要你没有参与打架斗殴,一般不会头破,更不会流血。
生活不是拳头或锤子,不会真的揍你。你可能还是穿的很体面,只是表情有些狼狈。
来北京这一年多,我觉得长大了不少,主要是思想上成熟了。尽管有些人看我还是像学生。尽管我那帮健身的大叔还把我当小孩儿看。
来北京的年轻人都不容易吧。这城市对年轻人并不太友好,拿最少的钱,干最累的活儿;花几倍的钱,住最小的合租。但是好在也没有人有事没事就过来揍你一顿,所以不用担心头破血流的事。
大部分人对“孤独”是有着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这里,生活的困难不是战火纷飞,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内心的挣扎。
挣扎的原因每个人都不太一样,可能是没人陪伴的孤独,可能是工作的意义想不明白,可能是在北京呆的时间太久了,开始迷茫。
自己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励志小视频。发现,励志的视频大多都会跟运动有关,很少拿读书、写文章举例子的。
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运动在视觉上更能给人以强烈刺激。你看受伤还在继续训练,镜头打到脸上流淌的汗水,甚至是能看到下巴一直在滴水。这是用功、刻苦的表现啊。
实际上,健身没有这么鸡血,相反还挺无聊的。如果有几个朋友陪你,最多算是热闹一些,动作还是那些,但你得每天重复的做,重复的练。
每天花一小时面对着器械,还得控制自己的饮食。这些重复的无聊和每天的自律,视频里拍不出来。即使拍出来也不能给你视觉上的震撼效果。
其实想想,在这么一个没有战乱的国家里,人生的艰难跟鲜血、头破血流这些词语都没有什么关系。你压根儿不会为了工作或者是孤独就开始流血。
挺感恩这个国家禁枪,半夜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不用担心会被操蛋的混混从身后一枪把你打死。
人生要是真的用比喻,压根儿用不上“血淋淋”这样听上去太血淋淋的词语。
我觉得人生或者叫做生活的艰难,可能一个字就可以概括:熬。
你得有耐心,而且要很有耐心。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强大,可以抵抗压力,消磨孤独。
甭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命还在,就没啥大不了的。没事别用“头破血流”这种血腥的词语来吓唬自己。你穿的体面利落,没人会找你打架。你工作做的不好,你的领导可能特别想掐死你,但是在法律的保护之下,他不能把你怎么着。你大大方方的带着愧疚走出办公室继续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人生的奋斗什么的,其实一点儿都没有那么壮烈。化成每一步的时候,会发现,就是很普通、平常的每一步。只是这很多个 普通的每一步,最终把你变成了某个让人羡慕的样子。
搞艺术的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那一分钟是用来编故事,给别人打鸡血的。那十年功,其实一点儿都不光鲜,也不壮丽,它可能只是简单的重复,不计次数、废寝忘食的无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