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母亲们倾心付出,却成了以爱为名的刽子手

2020-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街街小艾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纪伯伦《先知·论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作者晓乐以家庭教师的身份,诉说了九个不同家庭的故事。深刻描述了这些不同的家庭,因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而逐渐扭曲的亲子关系,以及单一的成功价值观忽略了个体差异性的教育。

吴晓乐将所闻所见写成故事,结集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数月雄踞博客来总榜第一。同名网剧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豆瓣万人评分8.4,被称为“亚洲版《黑镜》”。

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不会感到喜悦,甚至有些压抑。书中的每个孩子,无论他们最终被认定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生命都永远烙印着旧时的伤痕。人生本就是一场战役,他们的奋战对象却都是至亲,特别是他们的母亲。

我将通过小说的情节,为你解读不同家庭的光鲜与苦楚:小圆妈可以把孩子照顾得很好,但成绩一旦不如意,就狂乱施暴;巧艺母亲疲惫衰老只为让女儿念私校,却从未考虑过女儿的感受;以及为人父母如何更好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01

外人都用艳羡的眼光看待这个家庭,但他们只看见了光华灿美的表象,却没看见这个家庭底下的暗流

当晓乐指出一个非常细小的错误时,眼镜仔的反应非常剧烈,肩膀很快地拱起来,背部弯成弓形,脸侧向与晓乐相反的方向。因为眼镜仔以为晓乐要打他,所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成为了条件反射。眼镜仔的母亲和之前的每一个家教建议,只要他犯错,就打下去。当然,眼镜仔的母亲也是这样做的,只要眼镜仔的成绩没有达到标准,她就会对眼镜仔拳打脚踢。

在眼镜仔母亲眼里,他是一个笨孩子,甚至每一次上课他所表现出来的迟钝都让所有人认为他是真的不聪明。但是在晓乐与眼镜仔的交流中发现,他不是笨,也不是迟钝,他不过是个被吓坏的孩子。他只是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所以他走得比平常人更谨慎,比平常人更忐忑。他一旦走错了一小步,就要被惩罚、被打骂。他虽然已经习惯了接受母亲暴风雨似的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但他终究是个孩子,他感到恐惧、害怕。所以被套上了枷锁的他难免给人一种笨拙、迟钝的印象,但他并没有外界所料想的那么愚笨。

眼镜仔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吃穿住行都是最好的。他的母亲定期和老师交流儿子近况,老师也夸小圆妈是个十分尽责的好母亲。在外人看来他们家是光鲜亮丽的,眼镜仔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里。在外人眼里,他的父母很爱他,他们的爱很正常。

02

父母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但是孩子却被这份爱压得无法喘息

当巧艺收到同学价格不菲的生日礼物时,她没有太多的钱,所以只能以做手工贺卡的方式回赠给对方。在私校里,同学家里都很富裕,而她的父亲在拉保险,母亲在茶园里采茶,这让她感到自卑,让她有一种格格不入的压力。

孩子也有虚荣心,他们很可能因为自己父母的职业不够光鲜亮丽而感到自卑。不仅如此,如今很多毕业生也不

愿意去干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他们更愿意坐在办公室当白领。职业不分贵贱,父母也不分贵贱。但是巧艺真的是觉得自己父母的工作不够“高级”而心烦意乱吗?她的父母可以通过各自的工作让她上私校念书就说明她的家庭其实并没有那么贫穷。在小学的时候,她们家甚至可以每年都去国外旅游。那时候她没有认为父母的职业低人一等,在公立小学里她是令人羡慕的,她也感到很幸福。

真正让巧艺感到痛苦与不安的是她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因为她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她每天都需要以自己的方式与“不同世界”的人相处,因为家庭地位、实力的悬殊,让她无法融入“另一个世界”。这让她感到很疲惫,同时她还羡慕同学优越的家境所带来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或许你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并不是特别富裕的巧艺父母一定要把孩子送入学费昂贵的私校?因为他们曾经在学历上吃过亏,学历低导致他们到了中年感到力不从心,想要辅导孩子的学习时也手足无措。当他们得知相比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老师对待家长、学生更积极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私校。他们十分爱他们的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他们最好的生活。这样的爱让巧艺身处压抑与自卑,但是这其中也饱含了为人父母的辛酸与无奈。

03

爱是一种能力,然而爱的方式需要学习

父母的爱虽然很牢固,但这些爱所带来的伤痛也很顽固。父母每一次爱的试错都可能不经意间在孩子心灵深处刻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那么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至亲的爱更好地表达给孩子呢?

1.给孩子自主权:

当孩子的观点与父母的想法相矛盾时,父母可以给出自己的意见,提供给孩子丰富的经验,与小孩讨论。但是,做出最终决定的人最好是孩子。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人生,谁都不能替代他自己,他需要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2. 学会倾听:

父母想要孩子听取他们的意见,首先要懂得相互倾听。只有当孩子的言论被认真倾听、受到同等尊重时,父母才可以反过来要求孩子来倾听他们,尊重他们的言论。否则只有单向的说教,没有相互的倾听,只会让孩子感觉到不断的压力。

3. 给彼此松绑:

我们常常会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那么反过来,父母难道不也是独立的个体吗?但是我们的社会把父母与孩子绑得太紧,这让双方都无法正常喘息。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看似伤痕累累家庭的背后,不过是站着一个又一个害怕犯错的父母。

04

结语

晓乐写下这些故事,并不是为了抨击父母的对与错,或者把所有问题全部怪罪在父母身上。晓乐曾说:“在我与家长接触的经验中,很多时候可以看见他们的无助,他们被众多舆论干扰到无法做出决定,四面八方的压力在敦促他们成为“更积极”的父母。”

最开始,父母们只期盼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父母的期待也开始无限地膨胀,于是伤害就无可避免地留在了孩子的生命中。

就如书中的一位母亲所言:“曾经在某个时刻,我们光是触摸小孩柔软的掌心就满足不已。”


【我是街街小艾,记得关注我,共同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