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三藏
所谓『一心』,就是我们的一个念。这一个念,当下就是十法界万法。所谓「一念」,就是「不二法门」。怎么「不二法门」?这个拳头跟这个手掌当下是不是一个东西?
你说它是一个东西,它有两个相,拳头相和手相。你说它两个东西,这两个相是不是一个东西?说不二法门,是对二说不二。这一个念是万法一念,讲全了就是『一心三藏』。 三个藏,我们等会还要分别讲。
首先,我们片面地来体会下这个「一念」,我们在没有开口,没有动耳,没有动眼睛,没有动脑筋之前,我们想想有没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通过嘴巴能讲话,通过眼睛能看,通过耳朵能听,是不是啊?大家能意识到这个东西吗?那么这个东西在我们心里有没有形相?没有。
一旦有了形相,它就变成脑子在思维,眼睛在看。它没有任何形相,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这个念啊?这就是我们一个心。既然这一个念它没有任何的形相,也没有任何的味道,什么也没有。能不能分你的念、我的念、他的念?能不能分?不能分。
既然不能分,是不是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这一个念?那当我这一个念变出了眼睛能看,变出了耳朵能听,现出了人相、鬼相、牛相、马相......相的时候,这一切的相,当下有没有离开这个念?是不是当下还是这个念呐?
现在我们从第二个角度,采取方便对照的办法,来把『如来』二字与佛学概念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名相概念来对应。佛菩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口头禅、来打官腔,我们不要忽略打官腔口头禅的作用,有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提起正念,提起观照。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阿弥陀佛』,如果与『阿弥陀佛』来对应,『如』就是『阿』,就是「空如来藏」;『来』就是『弥陀』,就是「不空如来藏」;『如来』就是『阿弥陀』,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就是「即阿即弥陀、即弥陀即阿」。
想一想,我们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年、十几年,你知道『阿弥陀』是谁啊? 佛在《金刚经》讲:『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呀!你是不是倒吸一口凉气呀?原来你几十年都是在行歪门邪道啊!这可是佛讲的,可不是我给你们讲的哦。
最后一句,『不能见如来』呀,明明如来站在你面前你都不知道,你还找得到佛吗?佛在你面前把你抱在手里,你都不能成佛。如果「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能成佛,佛的老爸老妈不知道成佛成了几万次了,是不是?他老爸老妈把佛生下来,是不是把佛抱在手里、看在眼里啊?他们成了佛吗?你念几句佛号、拜几句佛就能成佛?凭什么呀?
可是我们修行人为什么这么愚痴啊?还自以为是!有一个人来讲真理,他还种种的怀疑、误解和诽谤,你说天理何在呀?想想看。 比如说你对儿子说「儿子啊,你不要去念书啊,你一天到晚跪在那里,南无国家大总统、南无大将军、大元帅」,他能不能当总统当元帅呀?哪有这个道理呀?「南无汽车大司机,南无汽车大司机......哦,我会开汽车啦」!会不会啊?没有这个道理呀。要懂,而不是装模作样。
那么在其它一些法门啊,在唯识,在《华严经》讲理、事四无碍法界啊,还有相宗、性宗等等,我们怎么来观照呢?
如果与「性」和「相」来对照,『来』就是「相」,这个「不空如来藏」讲的就是「相」,『如』就是「性」,「空如来藏」讲的就是「性」,「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讲的『如来』,就是讲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即相即性、即性即相」。所以对「空不空如来藏」我们要作一个相对而言圆融圆通的解说。
如果用《华严经》四无碍法界来讲,与「理」和「事」来对照起来观照,「事」就是讲『来』,就是讲「不空如来藏」。『如』就是讲「理」,就是讲「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讲『如来』,就是讲「理事圆融、法法圆融,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即理即事、即事即理」,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
如果用「一」和「多」来概括,『如』就是「一」,『来』就是「多」,「一多不二」,这叫「不二法门」。 如果用「空」和「有」来对照,「有」就是「不空如来藏」;「空」就是「空如来藏」;「空有」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即是「有空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 如果用「因缘法」来解释,「随缘」就是「不空如来藏」,「不变」就是「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如果用我们这个「拿手好戏」来对照,这个「手掌」就是「不空如来藏」,就是这个锤子、剪子、扫把、木牌、兔子的耳朵,可以这样变那样变,就是「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就是一个「拳头」。
如果我们以做梦来讲,在佛法里不是讲诸佛梦中佛事吗?我们以为我们都在这里清醒,其实都在梦中,都是在睡觉,十法界的众生都在梦中。「不空如来藏」就是我们梦中的境界,梦中梦到七大姑八大姨、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无所不有,那就是「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就是在做梦的那个人,梦中的境界就是那个人的梦中独头意识在变现;「空不空如来藏」,那就是梦中佛事,梦境就是梦人,梦人就是梦境。这是我们从第二个角度,与我们所熟悉的名相概念来对应。
那我们再重点把这「三个如来藏」来分别开示一下。
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风云雨雾、香甜苦辣、是非好坏长短,能看到、能听到、能想到、能分别出来的一切的东西,只要你能感觉到,耳闻目睹身受,都叫「有」,都叫「相」,这叫「不空如来藏」。
那么我们还要明白:在无始当初(「当初」是方便说,「无始」是真实说),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尊佛、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动物、没有一个植物、没有一块泥巴、没有一片风、没有一滴雨的时候,连这个虚空都没有,那个无始之初就是我们一个灵体、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念存在。你不要问这个念、这个人什么时候来的、从哪里来的,你不能问,这叫「法尔如是」!
它从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后来才有这个样子;它自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通过别人,通过它而有这个样子。无始无终,连现在都没有,它就是这个灵体,什么形什么相都没有,可是它是真实存在。虽然什么形什么相也没有,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是十法界万法,在后来所显现出的万法没有现之前,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就是。
打一个不确切的比方。我们现在在这里,是不是?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家里有多少多少家当,沙发、西红柿、电脑、电视、电摩、小轿车,还有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我们一想是不是都有?但你现在能不能拿出来给我看一看?
虽然拿不出来,你讲那些东西是不是在你心里?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打这个比喻。我们当初这个念就是真实存在,什么都没有,它就什么都有,这叫「真空」。而不是虚空,虚空什么也没有。也不是断灭空,断灭空连虚空都没有。
这是世间法没有办法认可的法,世间人一定要认为眼见为实,耳听都为虚。注意,师父这是在打官腔讲口头禅,没有智慧的人他不能接受,他认为你在胡说八道,可是佛法真谛就是这样。所以这个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那个东西,我们把它方便说为「0」,方便说为「原始佛」,方便说为「空如来藏」。
三个如来藏讲了两个如来藏了,是不是?所以第三个如来藏至关重要。前两个如来藏,通教、别教、藏教都分别从各自不同的境界能够有所觉察,这第三个如来藏是圆顿大法最高境界,叫「空不空如来藏」。这个「空不空如来藏」在佛法里叫「圆顿大法,究竟了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
非空是对空说非空,非有是对有说非有,实际上讲就是讲「空不空如来藏」,它已经把『一心三藏』次第圆融在一起,三个如来藏看上去是讲三,其实它就是一。
所以圆顿大法讲「非一非三,即一即三」,你不能讲它是三,也不能讲它是一;你也不能讲它不是三,你也不能讲它不是一。所以这三个如来藏是一个念,师父下面还要打比方具体说明。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听『如来藏』大法他听不懂,他认为是在讲天书,关键在于讲法的人,限于讲口头禅,讲的都没有错,可是人家不懂。 所以我们讲『一心三藏』,重点是讲『如来藏』。「藏zang」就是「藏cang」,所以「如来藏cang、如来藏cang,自己与自己捉迷藏」。
明明这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一个人,他把它当成别人。在佛法里,在《楞严经》叫『认己为物』,所有的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是他自己?他把它当成他,当成物。如果你把它当成物的话,这个东西跟他一样的,是不是都是物?
可是他又把这个物当成自己。所以《楞严经》叫『认物为己』。这两句话记好,『认物为己,认己为物』。这就是我们的妄想心、分别心,这就是简单讲「命自我立」。
究竟讲,告诉大家,我们要到最后一课,最关键的时候,给大家把这个问题讲明,为什么心量大的人当下成佛,这里才讲了一半还不到。所以「如来藏cang如来藏cang」,我们自己是不是就是『如来』?你明白了『如来』,你就「出藏cang」,你就是『如来』;他没有明白,他叫「如来藏cang」,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所以做圣、做凡,一念迷悟,一念迷了你是如来藏cang,一念悟了你就是如来。
明白了如来藏cang,叫「知妄即真,知藏即显,知藏即出」。诸佛出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明白这个『如来』,如来如来,即如即来,就是最高度地概括、体现 「圆顿大法一心三藏」。 那我们知道,在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叫【如是我闻】,实际上就是讲【如来】。
《法华经》《楞严经》它的精髓就是讲一个【如来】。所以佛在灭度的时候对弟子们交代,所有的经典第一句话用【如是我闻】,就是表明:明白了【如是我闻】,万法都是《妙法莲华经》,都能成就;如果不明白【如是我闻】,不把【如是我闻】讲出『如来藏』的道理,你这个【如是我闻】白加了,万法都不能成就!所以这个【如来】,它也是整个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法的总纲领,万法无非就是一个【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