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尊重”是什么?很多人会说礼貌、平等、友好地讨论问题,理智地分享观点。没错,这些都是尊重。事实上,我们内心都有一条并不公开的底线——如果遇见的事物超出了常理的认知,我们还会做到如上描述的气度吗?还会与其彬彬有礼地探讨未知的一切吗?
一位报社总监带着实习记者去被访对象家中做采访,这是一位老画家,无儿无女,独自生活。他们进门的时候吃了一惊——屋子里散发着霉臭的味道;袜子与内衣随便堆放在一起,时不时窜出几只蟑螂;许多吃过的泡面盒扔在桌子上,里面堆满烟灰,已经长出绿毛,看上去可怕极了。
他们几乎是在各种杂物中“开”出一条路来才走到沙发旁边的,为了可以坐得宽敞一些,只好自己动手把沙发上那些沾满染料的画笔与调色板以及大堆的废纸团挪到地上。当搞完这一切,终于可以坐下来聊天时,实习记者已经快要把她的眉毛皱烂。
老画家却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很坦然地接受了访问。采访结束后,两人与他道别,他说:“谢谢你们来采访我,但是麻烦临走前把沙发上的那些东西复位,一会儿还要用的,怕找不到。”总监说好的,然后又把那些画笔、纸团一一摆放回原位。
出门以后,实习记者十分不理解,愤怒地说:“那么乱的家,有什么可复位的?他都不会不好意思吗?”
总监笑笑:“不必生气,因为也许他真的觉得那就是最合理的生活方式,我们看到的杂乱无章,在他眼里就是井然有序。”
“没有人会过这样可怕的生活!”她依然愤愤不平。
“我们不会这样生活,可他这样生活,我们也没有资格批判和敌视,因为他并没有依靠我们什么,他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与理念。未必正确,但须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尊重”,只是因为面对的事情实在超出了“常理”,颠覆了我们认可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与所受的教育背道而驰。
然而冷静下来再思考,每个人都是自由存在的个体,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哪怕是公认的的荒谬或诡异,只要不违背人类道德与法规,那么就无法抹杀其存在的意义。
一位台湾学者写过一篇《日本地震教我们的事》。他在文章中总结了日本电视媒体在灾难来临时的冷静、客观与专业。所有拍摄的镜头都严格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电视机前的民众几乎见不到血腥、死亡与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
某天,NHK想采访一位父亲与幸存儿子的灾后重逢,在询问父亲的意见时,父亲考虑了一下,然后抱歉地请媒体等待一下,他要征询儿子的意见,然后转身进了病房。摄影机开着,面前是白色的门帘,整整两分钟,在播出时一动未动,一刀未剪,一直到那位父亲出来示意可以进去拍摄了。整个过程耐人寻味,让人深思。
在给予被访者足够理解的同时,也给予观看者以足够的知情权,这是作为媒体给予的双重尊重。这种优雅与稳重的采访得到了全球舆论的一致赞许,NHK的报道被评价为“绅士般的报道风格”。
很多时候,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节,而是来自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自然的平视,发自内心的平等对话,质朴而明确,不功利也不廉价。
尊重合理的一切并不难,难的是尊重不合理的一切。能克服这种困难,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不歧视他人的处世态度,不干扰他人的生活状况,给予彼此独立的个人空间,并体谅对方以任何形式存在于这个社会,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所有看似“不可思议”事物的存在。这才是真正处世的高贵与灵魂的优雅。
后记:记得我以前在日记里写过一段话,允许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既要允许自己与众不同,又要包容别人的与我不同。可是,我们习惯了拿自己的标准去审判别人,看似正义,其实未必,因为规矩是你定的,我们一出生是没有规矩的,我们接受的催眠程序不同,从而我们的价值观不同,造成了我们的个体差异。
在每个人的价值观里,他都是对的。
何为包容?
就是去捍卫对方的自以为是!
有些时候,我们为什么累?
因为,我们忙着审判了!
恰好看到六六写的一篇文章《你就一直抱怨吧》,内容如下:
如果你研读马云的人生,在前37年里,他的人生就充斥着2个字:失败!
37岁之后,他突然飞黄腾达了,秘诀就是四个字:永不抱怨。
我对这四个字的体会越来越深。原因是我接触的的成功人士近期进入核爆炸状态,我和这些人打交道,再加上我自己的体会,发现,成功的秘诀就是这四个字:永不抱怨。
我很欣赏我现在的投资人吕超。欣赏他的原因是,在我和他合作的初期,我对他的折腾真叫无事生非。先是签了电视剧“宝贝”,交了两集半剧本,跟他说,对不起,我要改写“心术”了。他说,好。撕毁合同重签。“心术”小说在写作过程中,滕华弢导演因与吕超从未合作过,对他心存疑虑,要撤销与他的合作。我觉得这种话人在江湖都说不出口,谁知,他又说好。我说,预付款我退你。他说不用,迟早会合作的。
后来又出了一系列的事情,我曾不好意思地跟他道歉,谁知,他回答我:“我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我就心慌。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交给我。”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责任的划分区域,他有力拔山兮的气概。整个交往过程,我发现,吕超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抱怨。
认识他久了,发现圈内人对他评价极高。他既务实,人缘也好,既有做大的决心,也不吝啬与他人分享蛋糕。我当时就一个感觉,这个年轻人,未来无限美好。他的一个短信,我留到今天:要做事,不仅要能屈能伸,还要任劳任怨。
我最近在装修,我对装修师傅也是赞不绝口。他是我的一个医生朋友介绍给我的,对他的评价是:耐折腾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就花很长时间更我沟通我喜欢什么样的风格。
他隔三差五会带我到建材城去选购我喜欢的料,同时在我的预算和我的喜好之间寻找平衡点。
我订了客卫的墙砖和地转,这是我自己选的。等我看到半壁江山的时候,我竟然后悔了。我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他竟然比我还平静。问我,你想要什么?
我想想,觉得不好意思,说,算了,我认账,我能忍受。
他对我说:“别。难得装修一次,要用好多年,别凑合。你不喜欢,没关系,我们改。”
我嫌麻烦。他说,满意是最高标准,只要满意,不怕麻烦。
最终,他既没让我多花钱,又实现了让我满意的双赢局面。
另一个细节是,我跟唐师傅说,我要做电视机的背景墙。他推荐我几种墙纸,我都不中意,我最终请了学美术的同学替我手绘,价格还不贵。当我打开电脑想唐师傅展示我的凡·高“星空”背景墙的时候,他立刻掏出硬盘要拷贝,且跟我说,这个创意好,以后我要用到其他客户家里去。他的辞海里,没有愤怒不满和责怪,只有提高,再提高,学习,再学习。
我跟唐师傅说:“我相信,你的未来会做得很大。你现在才三十岁,是个只带二三十个工人的小老板,未来,你还会有大公司的。你根本不用担心自己未来买不起房子,因为你进步的速到会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
这句话,其实最早是吕超跟我说的。他说,你不要担心你买不起房子,你进步的速度要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果然,此话之后的大半年,我就有自己的家了。
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这就是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