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与营销互联网@IT·互联网

用户体验要素-范围层

2017-03-18  本文已影响510人  8124c2b844f4

用户体验要素-范围层

一、范围层定义

当我们把用户的需求和产品的目标转变成我们的产品应该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的时候,战略层开始向范围层转变。确定范围层的意义是:为产品设定出边界,让参与者更直观了解到底要做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样子的。同时避免各种天马行空的新功能不断加入产品设计中。新增需求往往比克制需求要容易的多。
范围层分由两部分组成:

1.产品的功能需求

我们的产品应该由什么功能组成,整个产品的边界在哪里。这些功能在产品中应该是怎么样组合在一起的。

2.产品的内容需求

我们的产品需要向用户提供什么内容。哪些内容对于用户完成功能需求是重要的。

3.Tips
  1. 没有范围层的设定就不可能进行合理的日程安排和里程碑的设定。这会让产品设计的工作遥遥无期。
  2. 不节制的产品思维会让整个项目不断涌入额外的需求,积少成多。最终让整个项目失去控制,不休止得膨胀,结束遥遥无期。
  3. 功能需求和内容需求相辅相成,在思考的时候必须结合在一起。

二、功能需求

2.1线下的任务和流程

互联网的本质是提高效率的工具,所有互联网产品都是真实生活的映射。在设计满足用户目标的功能需求的时候,可以先观察用户在真实生活中是如何实现这些需求的。他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整个过程的流程顺序是什么样的。这个步骤常常被忽略,但是真正颠覆性的产品往往是从线下流程的模拟中通过线上优化和引用其他领域的模型来实现的。

2.2线上的任务和流程

在对线下的任务和流程进行梳理之后,试着把它转化成线上的任务和流程。永远没有绝对合理和必须存在的流程,试着把一些流程去掉,看看会变成什么样。试着把线下的流程通过互联网合并在一起。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电商平台没有商品搜索功能会是什么样子?有可能么?可以看看唯品会的首页,对于一个专门做特卖打折促销的平台来说,很多商品都是缺失的,如果在首页就提供非常精确的搜索功能,用户很可能一搜索就发现网站可提供的商品很少,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2.3流程优化

线上和线下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让线上的流程更加流畅地进行。这其中涉及到技术的实现、人性、习惯等等因素。把自己抽离出来,退一步来看这个过程,产品不是为自己设计的,而是为有共同需求的人为主体设计的。
比如支付宝的诞生。通常线下的交易就是简单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如果放到线上的话,买家和卖家的顾虑就多了起来。这个时候让买家信任每一个卖家或者让卖家信任每一个买家教育成本太高了,所以引入了中间担保的支付宝。买家信任平台,卖家信任平台就可以了,你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通过中间担保来弱化。还可以提高支付的效率。


三、内容需求

3.1用户可能关注的内容

用户的关注点在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随着流程推移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提取出用户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关注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可以帮助用户决策、提示用户下一步引导或系统进行运行的依据等等。这个过程与将线下的任务与流程抽象到线上的过程很类似,哪些可以合并,哪些不需要,哪些可以优化。

3.2内容的来源和维护

互联网产品是数据的展示,所有的数据都有源头。结合产品的功能需求,思考内容都是由什么数据组成的,数据从哪里来。后台需要维护哪些数据,需要拥有什么样的权限。这些数据是谁来维护和管理的。

3.3内容的更新频率

哪些内容是需要经常性更新的,哪些内容可以在迭代的过程中再更新。这也需要进行思考。某公司当年产品经理偷懒漏掉了钱包提现的文案提示,让程序员有了发挥空间,写出了“余额不足,请稍后再试“造成了很多用户的恐慌。如果这个数据有修改的权限可能在后台直接可以进行修改,如果没有的话那就需要紧急迭代一次了。


四、需求分析

4.1询问永远是最好的方式

取之不尽的需求来自用户本身,还包括与产品有交集的同事。基本上随便和一个产品的使用者聊一聊都能听到对产品需要的某个特性的描述。在面对需求的时候要多问问对方还有自己:1.这个需求的广度大么?有有多少人有相同类似的需求?2.这个需求高频么?能有几次?3.这个需求用户有多大的付费意愿?4.这个需求和产品现在的生命周期吻合么?一般用户说出的需求都只是某个特定场景下的产品解决方案,相对来说普适性较差。在询问用户的时候试着多多问问需求产生的原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自己分析这个需求的时候试着把用户描述的解决方案进行抽象化,使之成为真正的产品需求。

4.2对需求定义

询问的结果不外乎三种情况:1.用户的描述中有一部分是非常清晰的好想法。2.用户所描述的东西并不能解决他们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者治标不治本。3.用户也说不出他们需要的潜在需求是什么。
在对需求进行定义的时候,要考虑需求实现的硬件和技术条件。产品是妥协的产品,一定是平衡的。
在面对潜在需求的时候,多和不同部门的同事聊一聊,从自己不熟悉的角度来思考产品开拓自己的视野。
学会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启示。关注竞争对手是否找到了一种特别有效的特性能完成某个战略目标。
多用多思考,很多灵感来自其他产品。道理都是相通的,要活学活用。

4.3需求场景化

所有的需求提出都有特定的使用场景。脱离了场景去谈需求是无法实现的。将需求场景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去考量这个需求的广度,频率,付费意愿。
用户提出“我希望有一匹马”。可能你给他一辆车他会很开心,因为他的目的就是希望上下班可以快一点。也可能他会很生气,因为他要用马参加赛马比赛。


五、需求优先级

5.1优先级排列的原则

需求优先级确定需要思考的维度:1.产品目标 2.用户目标 3.实现难度 4.费效比 5.产品生命周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