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第3天:卷的定义
我突然意识到我有些“卷”。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00后成长纪实类节目《一百道光芒》。节目组从海量今年毕业的大学生里层层筛选,录用最后成功通过考核的人成为合伙人。第一集是经过笔试后留下的300名学生进行第一轮面试。面试分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站在下行的电梯上,进行1分钟的创意自我介绍。只有这一分钟打动面试官,才能开启第二个环节的面试。
其中一位面试者在电梯上说的原话是:“我一个极端乐观且亢奋的人,但同样我也是个极有底线的人。我厌恶一切枯燥的开会,厌恶一切枯燥的加班,和那些过度竞争的员工势不两立。如果您觉得这样的我,可以和您继续聊一聊,请给我机会。“
面试官有目的地让他进入了第二环节的面试。做决定的时候,两位面试官互相看了一眼,说:“加班的问题……”接下来面试官就问他怎么定义过度竞争的。面试者说竞争就是两个人必然要发生的一件事,但如果一个人做了额外的努力,提高了公司的标准,让所有人工作量都变大,这就成了过度竞争。面试官问:“那你觉得过度竞争意味着付出了但不产生价值对吗?那产不产生价值的标准是谁来决定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面试者举的例子是做周报,本来写100来字的文字就够了,但有的人做了10页带图的PPT,从此所有人都要演用这个标准,就变味了。但在我看来,老板沿用新的标准,一般是因为新的标准更有价值。不一定是过度竞争,可能是某人创新了新的方式。
面试者描述前面提到这个例子说:“这不是我来决定的。但所有人都被这种标准所影响,就成了一个问题。”我看到他这么说,感觉他没有理解面试官的意思,或者说刻意回避了对方的问题。果然面试官就问:“你觉得小芒(该节目里给offer的公司)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吗?你觉得你要和公司的标准做抗争吗?”
面试者又解释了自己这么说的重点在于厌恶枯燥的加班,但这和为了提升自己学习新技能的加班是不一样的。面试官接着问:“如果你所谓的学习,有目的的加班多了,也变成了枯燥的加班,你会怎么办?”我看到这里感觉挺可怕的,这完全成了一个陷阱问题。当然这个陷阱是从面试者提出自己想要有价值的加班开始的。对个人来说的有价值,和对公司来说的有价值是不一样的。一旦说出这样的话,就容易被问这样一些困难的问题。
昨天我睡前看了本我觉得很鸡汤,但也敬佩的一位女性的奋斗史。书名叫《职场有意思》。简单说就是她从接线员,成为了索尼唯一一位本土招聘的女副总裁,又跳到京东做副总裁。昨天我看的地方讲她学的日语,后来不甘心做接线员,在一个巧合后去了索尼当总裁秘书。因为她也不满足于订机票,组织活动,又主动给公司做简报,也就是从报纸手机公司的竞争对手信息,行业动态之类的。公司提拔她为公共关系(PR)专员。
后面她总结,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不会愿意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主动承担的人,并不会很快因此得到任何收获,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些付出更多的人,是与公司共命运的,这些行为也会展现出他们的责任感,承诺和领导力,最后也会脱颖而出。我昨晚看的时候,就想起我前面提到的那件面试里对“卷”的争议。一个人额外的付出,也许是为了她自己的价值观,但对公司的其他人来说,是一种毫无缘由的重担。
我在之前公司也特别努力。一开始公司以网站开发的名义,骗我入职,后来我为了移民,无法脱身,就在那里负责前台的事,比如接打电话、邮件,等等。我当时想,如果我就这样接受了前台的定位,那就相当于连我都放弃自己了。于是我在没有事情的时候,自学了室内设计,也开始负责画橱柜的设计图,后来学软件的使用,很快也可以给客人做方案了。这件事完了后,我觉得我们公司的工作流程特别臃肿,我又写了一些脚本,自动化了一些日常操作。这些都弄完后,我又写了一个新的库存管理的系统,把公司所有的东西都编了号,弄成了新的订单规则。再跟着教职场交流的书,写了一些回复邮件和电话的模板,方便未来的员工套用。
这些事,对我的工资,或者老板对我的态度,都没什么正面影响。但对我来说,起码那段时间我没有荒废,我没有最后变成一个只会接打电话的傻瓜。
今天,我们公司继续给我们培训,是买的一个本地的数字营销公司的网络训练营,20小时的视频,2000多刀。我从来没买过那么贵的课,很珍惜。公司给我们3个小时,让我们用自己的账号看,我就播播停停,一直在记笔记。而且特别凑巧里面就有一段讲公共关系的,我准备明天好好看看。临近下班,组长让我们发一下进度的截图给她邮箱。有个组员说,她看了30%多了。而我的进度是6%。我给组长发了后,觉得和同事比起来进度太慢了,下班时间也继续看。
我就又想起卷这个话题。做这些额外的事,只有卷一种形容方式吗?我又该怎么定义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