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越走越远,留下的越珍贵!
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些患得患失。尤其是朋友,来来去去。
小时候的玩伴各奔东西,大部分已经失去了联系。我的性格似乎有些孤独,不太喜欢过分的热闹,倒是喜欢坐下来细细品味生活。其实,我比较好相处,只是很难完全融入,我总是保持着与人的距离,所以两肋插刀不大可能在我的身上发生。
我有一些老朋友,算是刚刚少年的收获,不过很少联系,不过友情可以感觉得到。
我从来不会和任何人“勾肩搭背”,不管男女,从小到大,始终如此。
循序渐进我认为是最好的状态,我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是相信缘分。包括爱情和友情,这是我最理性的地方。
第一次因为朋友而感到悲伤是大学之后,逐渐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应该算是我第一次主动缩减自己的朋友圈,我也意识到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是朋友。
而在工作之后,人际关系基本上就是同事和客户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圈子。不过这些似乎并没有让生活圈的朋友增加多少,能够随时联系吃饭或者聊天的依旧是那么几个。
浩琳是第一个公司的同事,长得很漂亮,据说是大学的校花。因为上班总是逛淘宝,被称为“淘宝小妹”。老家是山西大同,家境比较富裕,我经常调侃说家里有好几座矿。
在工作上其实属于上下级关系,不过撇开工作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一起共事接近两年的时间,逐渐成为可以信任的朋友。
前一段时间她辞职,去了日本留学,当她告诉我的时候我到不觉的惊讶,倒是很符合她的性格,有时候看起来一些决定很随意和任性。当然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毕竟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时间作为筹码。
在出国前,我说一定要送送。吃饭的时候也刚好聊到了朋友这个话题,所谓的友谊,真的不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共同进步似乎更为重要。很少有朋友可以坐下来一起讨论人生规划,或者分享一些学习心得和感悟。
那天大概是我们所有聚会当中聊天最为认真的一次,从为什么去一直聊到了学成归来。浩琳似乎在坚持自己的梦想,留学的专业依旧是服装设计,我印象中之前经常说起。我也提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祝福她在东京一切都顺利。临走的时候开玩笑说“三年后给我好好设计设计衣着打扮”,朋友就是这样。
之所以可以成为朋友,一定是有共同点或者优秀的地方。在这个阶段这个年龄辞去一份很有前景的工作,踏上新的求学之旅,这份勇气着实有些震撼到我。
我读了无数的赞美友谊的句子,虽然我承认有些感动,但又觉得修饰地有些多余。朋友或许应该存在于不客气和用心对待,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