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41/83
2021-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黔之楠
“很多孩子在要求被拒绝时,会用强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怒气。尽管如此,妈妈还是有义务维持规则。”(《孩子·挑战》)
孩子想要什么东西被拒绝了就大哭,甚至地上打滚?
这是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在表达他们的愤怒,我们如果因为心疼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就让他们有这么一种感觉,他们用这样的抗争方式胜利了。
虽然我们实际上是不忍心看他们伤心,而做出了让步,可他们不会这么想,不会共情地想到我们是因为心疼他们才做的退步,以后也要体谅我们(他们太小,不可能想到这么多),他们只会觉得以后如果再碰到这样要求被拒绝的情况,使用同样或类似的方式来争取到自己的“权利”。
所以有规则是挺好的事情,我们都按照这个规则来进行。
如果规则规定这个时间不应该做什么或者买什么,只能按照规定的物品来购买,或者在某个时间段(比如生日、儿童节等特殊日子)才能购买,就算孩子们撒娇、撒泼,都不应该予以同意。孩子也许一开始会不配合,但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们也能接受按照规则来进行了。
如果总是因为“不忍心”孩子伤心,而不尊重自己说“不”的权利,什么都顺着孩子来,那很多事情都不能按照规则来进行了。这就会让孩子会有错觉:认为任何事情都会以自己为中心来进行修改。一旦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将来是非常有碍于他们融入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