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落在实处
在无数次读书学习计划规划之后,是不是有很多时候只是来自一股热情,受各种因素影响,这股规划之后的热情会大大折扣。
我们离开学校之后读书当然不是为了考试 ,而是出自己的求知欲望和对更完善的自我的强烈要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品有味有学养有智慧有文化。
读书学习或许是出于好奇心而探索,或许是为了避免失败的后果而学习,这都是学习。可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给你带来的乐趣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变被动的学习成主动的探索学习,这样读书学习就不会是一件痛苦费力的事情,相反我们是快乐的,是走在一条自我不断成长的道路上。
活到老 ,学到老 ,不倦不休。
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兴之所至,当然很好,当做消磨时间也不是什么说不下去的事情,学以致用始终是读书学习的宗旨,所以在我们读书学习时知道如何读书如何学习极其重要。
有时候我们羡慕那些出口成章,表达流利的人,其实是这些人会读书学习,会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有一个强大的知识储备,有好记性,有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
有的人或许误以为这些人是有天赋,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其实你我皆凡人,谁也不比谁更高级。阅读一些材料没有只读一遍两遍就记死记牢的人,我们不具备摄影式的记忆。
往往是书只读一次,回忆力是非常差的。多数人学习需要多次阅读材料,还要做摘抄或出声背诵。为了获得更长久的记忆,积极主动的练习或复诵阅读材料是必须的。书不厌百回读,越读越明白,说得有压力一些就是“过度学习”,你要想把知识储备下来让其更长久地服务你的人生,还真得过度学习,在初步记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记忆,多多温习几回,因为我们的头脑不是照相机和录音机,只听一遍看一遍它记不住,一定要勤奋努力。
学校的一些孩子们总会有那么几个急来抱佛脚的,平时不注重积累,考试时来个大突击,死记硬背,四天的学习内容想四个小时就搞定,当然不能说没有效果,但这绝不是好的学习样子。大家想想,是四天时间每天用一小时学习好,还是一气学习四个小时好呢。当然,把学习任务分配在每一天比较好,且效果突出,记忆又深刻。
积累很重要,方法一样很重要。读书学习得拎清重点和非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拿到一本书,很多情况下编者对各章节的要点会做提示,主要一些概念通常通过标题、运用黑体字或斜体字来强调。每章的总结导言以及一些注释都能帮助我们很快把握住重点。
读书过程中做笔记是抓重点的好方法。把所有的章节都记下来显然是无效率的,也记不下来,把一段话一章节浓缩成概念和词句,精选自己的读书心得,不被太细节的学习把你的热情消耗掉,增加记忆负担。
读文艺诗歌多了,不妨读些科学书籍 ,读长篇大论多了,不妨读些短小精悍的小品小篇, 读历史多了不妨看个地图了解一下地貌山川,读严肃的多了,不妨读一些搞怪搞笑的,调换着来,阔宽阅读面,避免长时间阅读一种类型的书籍狭隘你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