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大家小书之《梓翁说园》

2016-11-21  本文已影响16人  卿若安
大家小书之《梓翁说园》

近看《梓翁说园》,读至细处,又点又圈,不仅仅是知识汲取,更有许多人生哲学浸透在园林建造里,读来深觉有理。

造园之学,有通哲理,以无形之诗情画意,构有形之水石亭台。以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以人力构园,达自然之乐。陈从周的对园林的拿捏说道,之于我这种不懂园林,毫无画理的人看完,也可以赏析园林一二,道理浅显易懂。

更有文笔优美,清新脱俗,一字一句,犹如诗词,往往通篇读完,跟旁引博证的名家古诗词犹如一体。许多处都以四字作句,朗朗上口,又深入浅出,可谓雅俗共赏。

更可贵的是没有一味地从古为尊,对古时园林有褒义,也有不认同之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思考,有见地,不盲从。

原有一同事,曾就读苏州大学,曾说起过苏州园林的美,便心存一愿,以睹芳容。

前年去江苏一游,游了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瘦西湖这些有名的园林,人多物杂,不待细细品行,走马观花一般进园和出园,留下不多的印象。可仔细看书,让人无地自容,我们就是去凑了一个热闹,有了到此一游的安慰,实在是没看出多少内涵,汗颜。

读此书,犹如游园,细细描述,顿觉园林意境之美,一山一石一水一花一木耐人寻味,虚实疏漏,动静相观,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不说不知道,一说才恍然大悟。

这些描写园林的诗句和对联,读来让人喜爱。园林使文人墨客多了许多题材,借景生情,妙句偶得,而文人墨客又使园林平添了许多佳话,盛名远扬。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晓起凭阑,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把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书里的知识丰富异常,等等有关园林的构建、设计各个篇章均有描述。

比如拙政园,拙政二字也有由来,是取用潘岳“拙者之为政”的意思,拙政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比如乾隆南巡,耗费大量钱财。于是商人在盐中“加价”,继而又“加耗”,皇帝还从中取利,在盐中提成,名“提引”,皇帝又发管款借给商人,生息取利,称为“帑利”。

园林假山用石,必具有“瘦、皱、透、漏”的特点。

园林与建筑之空间,隔则深,畅则浅。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水不在深,妙于曲折。山必古,水必疏。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

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

胶合材料,明代用石灰加细砂和糯米汁,凝结后有时略带红色,常用之于黄山石;清代的颜色发白,其中加草灰,适宜用于湖山石。好的嵌缝运用阴嵌的办法,即见缝不见灰,用于黄山石能显出其石壁凹凸多态,仿佛自然皲裂;湖山石采用此罚,顿觉浑然一体。

景之显在于“勾勒”。

造园有法而无式,变化万千,新意层出,园因景深,景因园异,其妙处在于“因地制宜”与相互“借景”,所谓“妙在因借”,做到得体,始能别具一格。

呼一口气,暂停,把思绪从书中出来。好书之所谓好书,就是能把读者的身心吸引住,忍不住往下看。这本书看了一个星期,很多篇章都是重复看几边,总觉文字优美,知识丰富,尤前面五篇说园,重读不觉累赘,反觉甚好。

书虽好,读后难叙,只能评论一二,作此次读后书评。

2016年11月21日晨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