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物·故事人文社科艺海

艺+专访 | 黄震:繁花与少年

2018-04-17  本文已影响4人  艺十artist

『艺+专访艺术家』栏目,倾听艺术灵魂的声音。艺术没有金字塔,每一个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行走在艺术旅途上的人都应该被尊重。我们是艺+,永远在发掘艺术的路上。

艺+专访|黄震

《傍晚,花园》 60x80cm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说在前面的话

单纯的回归艺术的深度创作,没有符号化、没有私欲、没有过多的想法强加于画面。作品里常常会看到大自然与人的结合重塑生长,并且拥有一种天然的互洽性。万物各有其存在的状态,发现这些不同时期呈现的状态本身,就已经够美妙了。若是要一个定义,或许我们可以用黄震的一句话来作出回应“生命是我理解生活的起点”

带着一种极大的审美愉悦,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个单纯与热情的艺术家。

1983年生于西安

200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

200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专业

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月蚀》 140x120cm 2017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Q:您的作品中人物从女性主题横跨到男性主题,这种变化是出于怎样的心理转变?

黄震:从读美院附中开始到研究生毕业,我们学校里的模特大多都是女性或者老人,很少有年轻的男性形象,可能就是画腻了吧,这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我画过一些列短发女孩儿的形象,现在回过头看,符号化是很明显的,那也是当时的一种流行吧,可是符号化的东西画多了会烦,也很容易概念化,除非有强烈的商业目的。所以在主题转变之前也经历的一两年的摸索和碰撞,开始画男性主题一方面尝试自己以前很少画的题材,一方面其实也是想让人物摆脱角色性,去掉身份符号。所以在画男性形象的时候,往往服装、饰品和面部都是非常弱化甚至没有的,希望更单纯一些。

《误入夜的森林》 90x80cm 2016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不眠飞行》130x160cm  2016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Q:您的作品中很多场景偏向意识流的虚幻中,如同对想象力施加控制的描写,冷静又富有逻辑,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画面诉说的故事与情感,在这种暗涌的交流中,你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黄震:创作灵感一定是很长时间的积累,然后偶然有一个场景或者某个形象某段文字刚好唤起了这些情感或想法。自己的经历,周围朋友的境遇,曾经看到读到的故事都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发酵。我曾经很喜欢甚至依赖于文字的东西,经常都是读到一些文字会启发我去创作,所以以前有很多作品都有明显的叙事性。而一个画面所能承载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往往是非常片段的,所以是借由一个瞬间的场景去和自己交流和读者交流。在近期的作品里,我想得会比较少,就是想画人的身体,没有特别深邃的含义也没有明确的象征,更加着力于画面本身,在媒介的使用和画面的形式感上做比较多的探索。

《入梦》140x120cm  2016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丛林》 110x90cm 2015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Q:作品元素多以繁盛的花木和美好的身躯结合,甚至身体已成为丛林自然的一部分,让人感受到生命与时间意义,对此你是如何思考的?

黄震: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对有生命的东西感兴趣的,我一直不喜欢画静物画,在学校代课的时候画静物也会觉得有点煎熬。人体和大自然在我看来是最变化微妙最有魅力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生命历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关于生命的思考其实很早就有了,只是曾经都是想象,年少时意识不到生命在流失,只有经历过失去才会对生命有真切的认识,才会更加的珍视时间。在无法预测的生命周期里,重要的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游走的小丑剧团》 160x190cm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Q:您曾经画过一系列的作品,是关于小丑的,这应该也是您探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系列列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小丑作为一个符号,可以表达怎样的情感?

黄震:小丑系列的作品是在我毕业前创作的。当时学校里的大环境是大多数同学画的题材要么就是大西北的风情,黄土高原、窑洞、陕北老农;要么就是少数民族,藏民、新疆人;再有就是画同学的。我也画过很多同学朋友的创作小稿,但是都不满意。记得当时看了一个电影,里面有一个正在化妆的小丑的形象给我印象特别深,有点悲凉,又在脸上画一张大笑的嘴,很矛盾的形象,我从小看下丑的表演就没有感到开心过,甚至有点怕,但是这个形象又很吸引我。对于小丑这个矛盾的角色我的情绪也是复杂的,所以我就想试试画小丑。于是就去租了衣服和假发,找了一间空教室,给同学化妆,把大伙儿都打扮成了小丑,原计划一个小时就拍好素材,结果搞了一整天,那天大家都玩的太开心了。《游走的小丑剧团》里其实都是我的同学们。从那时候起才开始画了一系列的小丑,从单个小丑到多人的场景,小丑的荒诞剧场其实是对人生的戏剧化的演绎,也许每个人都能在这些场景中找到某个瞬间的自己。

《Blue dream》 50x60cm  2017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人体教室》 80x65 cm 2017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Q:有什么对您的创作产生过影响,使您有了现在的绘画风格?

黄震:对风格有影响的很多吧,小时候看了太多的插画书和动画片,这对我影响挺大的,以至于过去经常有人说我的画像插画,后来开始专业学习后又看了很多线描的作品,对线条一直很感兴趣,学生时代总会有相当长的时间想要模仿或者靠近某种风格和样式,大一的时候上临摹课,当时临了很多荷尔拜因和莱顿的画,对沉稳和精致有了第一次比较深刻的体会。后来读到了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画家克利姆特和席勒的作品,被那种很鲜明的风格吸引了,临摹过很多,从技法到画面的形式上都影响了我挺长一段时间的,尤其是画小丑的那个时期,在那之后一度很想摆脱那种风格,于是刻意做过很多尝试,现在想想其实没必要,画成什么样都是自然而然一点一点在发生变化的,无法强求。除此之外,特劳蒂对媒介的使用、申玲画面的松弛感都曾经影响过我。至于现在的风格,是经历过很多次尝试后逐渐形成的,现阶段也仍然是在尝试,不会一直不变的,所以很难去定义,也不重要。

《夜樱》54x73cm 2017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Q:很多作品的画面流露着放松自然的裸体,甚至切出的一个身体局部,都带有一种生命哲学的美,对于“美”您是如何看待的?

黄震:我觉得我的画面中所谓的“美”还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审美的局限性所以对美或者不美才有了自己的判断。当代艺术的样式很多,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再主要追求画面的“美”,不再取悦观者,而是在观者舒适甚至麻木的精神状态上“抓”一把,让我们从现实的虚幻中警醒,更清醒的看待自己看待周遭。

《Narcissus》 90x110cm 2017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很多作品在直接这样的表达这样的主旨的同时画面呈现出了很强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不再像过去的作品那样“好看”了,于是出现了很多很棒的“不好看”的好作品。我在美院读书很久,受到的传统的审美观和“学院派”的影响自然是很深的,我很欣赏“不好看”的作品,但是自己的创作中还是会追求美感,会花很多时间考虑构图、色彩、线条等等画面元素的安排,在表达观念的同时,还是会希望画面会“好看”和有趣。

《我的河流终将汇入你的双眼》110x90cm 2015|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Q:未知的欲望与欢愉,对信仰和孤独的迷恋,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您作品所希冀触及、抒发和表达的?

黄震:我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人物题材的,当然是在表达人的生存状态,包括对生命的态度,和自我的对话等。现阶段并不想在作品中表达太多,对绘画过程本身更感兴趣,希望画面最本质的东西可以打动读者吧。

《淑女俱乐部》 120x120cm  2017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Q:带有治愈系的萌猫国画系列,折射出对待生活的态度,您向往的生活是哪种?

黄震:我喜欢闲一点的状态,可以自己安排时间,不喜欢工作太忙碌,非常讨厌开会,也没有要赚很多钱的野心,算是有点懒吧。我很喜欢动物的,家里有猫也有狗,经常看英剧里的庄园都会很羡慕,如果有个那样大院子,我一定会收养更多的动物,希望邻居和我一样喜欢和善待动物。一方面有点向往恬淡的田园生活,一方面又非常习惯和依赖现代城市文明。和大多数长久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一样很矛盾。只能说是向往一种松弛自由的生活状态。

《耳朵不听》 60x80cm  2015 | 图片感谢黄震先生

展览经历

第五届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艺术水立方展览中心 2017年

亮相Artand space春季开馆展 ——Artspace 2017年

支点——当代艺术邀请展

——山水美术馆/桥舍画廊 2016年

“62度灰和ta的朋友们”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15年

时间别册—学院绘画的多元表征

——南昌千年时间当代美术馆 2015年

多向度-青年艺术家计划——北京万荷美术馆 2014年

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中意艺术家联展

——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 2014年

“途城记”黄震油画作品展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13年

“未来邦”当代绘画作品展Ⅱ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12年

“未来邦”当代绘画作品展Ⅰ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11年

“七时一刻”青年艺术家作品联展

——北京卓越艺术空间 2011年

“炫——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刘海粟美术馆2011年

关注公众号并留言可以了解更多艺术家信息哦,“萌猫系列”国画作品,你不想一睹为快吗?

高高

特约记者

Chi

编辑



艺+专访的对象既有传统的老一辈,也有当代的年轻人,传承与新锐交织、沧桑与活力碰撞、民族与世界融合,所有外在的光怪陆离之下,唯有对艺术的挚爱与虔诚永恒不变。每一次专访都是对艺术真我的求索,大道无涯,吾道不孤。

欢迎来到艺+,期待你分享的艺术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