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四大宽容,你中枪了吗?
当你未做决定的时候,
“来都来了”是怕错过;
当你已经深陷其中,
“来都来了”是“将错就错”;
当你无法自拔,
“来都来了”是无奈下的自我宽慰。
今年春节的时候,有网友总结了中国式的四大宽容:“大过年的”“人都死了”“来都来了”“都不容易”。
上周的文里《人生第八苦,怕错过》里面,也有提到过旅游四字魔咒“来都来了”。
同事姐姐去黄龙玩的时候,正是5月雨季,黄龙海拔3000多米,一车人在风里在雨里在十八弯的山路上艰苦的向上扭着。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变低,有一些人开始头疼、耳鸣、呼吸吃力,导游开始讲解高反的可怕,建议大家从旁边的医疗站里买氧气水缓解高反。
这时有游客打起了退堂鼓,天气不好,高反也不是开玩笑的,车上还有老人和小孩……一时间仿佛掉头回去已成定局。
这时一个外地来的游客不愿意了,说出了那个魔咒:“钱也交了,又坐了半天车,何况,来都来了,没有回去的道理”。
这四个字一出,大家纷纷改了主意,除了老人小孩留在车上,其他人都鼓起勇气,然后全凭这口气在大雨中游了黄龙……
不管电影多么难看,食物多么难吃,景点多么坑爹,体力已经透支,只要有人说出“来都来了”这四个字,总能让人打起精神,再战一番。
大家“来都来了”的经历:
Kirin-Ko:
来着大姨妈潜水[允悲][允悲][允悲]
我叫梁超人:
我想起我朋友在泰国,来都来了吃点榴莲吧,来都来了,吃点海鲜吧,结果来都来了,来个泰国版食物中毒吧[允悲]哈哈哈哈哈哈熏疼她[允悲][允悲][允悲]
秋风的老板娘:
在阳朔大榕树冒着倾盆大雨,悠哉悠哉在划着竹排,淋得跟狗样![笑cry][笑cry][笑cry]
杨鑫月_:
排队啊!看到到处都是人也是日了狗了 来都来了 又排队 排完队又在景区人挤人 看景还不是只看得到人头攒动 啊 想想都好气。
琴海海:
来都来了,明知不好吃的特产也要点来尝一尝;来都来了,明知没有必要买的化妆品也要买了拿回去备用;来都来了,明知没有什么意思的景点也要路过去瞟一眼……
当你未做决定的时候,“来都来了”是怕错过;
当你已经深陷其中,“来都来了”是“将错就错”;
当你无法自拔,“来都来了”是无奈下的自我宽慰。
这同样适用于感情。
你遇到一个人,看起来还不错,要不要交往一下呢,万一错过一个好男人?
一段时间过后,发现其实不是表面那么回事,但是你已经投入时间、金钱,还有很多的感情,这个时候抽身,之前的付出不是都付诸流水?不如就将错就错走下去。
后来,你看到朋友单身自在,看到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已经在这段感情投入太多,无法抽身,只能劝慰自己:已经这样了,那就这样吧。
专业人士称这些投入为“沉没成本”。
如果成本已经沉没,再不及时抽身的话,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成本”。
最理智的破解“来都来了”的方法是,舍弃。既然成本已经付出,过程和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那就应当及时舍弃。
说是这样说,“来都来了”之所以起作用,通常是因为被选择的对象是一块“鸡肋”,吃起来不怎么样,但扔掉又太可惜。在那些一看就不能行的事情上,大概是起不了作用的,也根本不需要纠结。
如果有人请我看《纯洁心灵 逐梦演艺圈》,我根本不会走进电影院;
如果有人请我吃贝爷的荒野求生虫虫套餐,我一定把他打成猪头;
如果旅游的时候遇上了台风,你再跟我说“来都来了”,我也不会出门的……
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用到“来都来了”的时刻,不是怕错过,也不是要将错就错,而是在安慰自己。
因为生活中不可操控的因素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被动接受,然后用一句“来都来了”去支撑自己那不知道会不会生长开花结果的一点点坚持。
中国人的哲学,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也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不要被时间磨去棱角”,也有“滚石不生苔”,有“要把学校当我家”,也有“你以为学校是你家”……很多道理都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还要看说的人想干什么。
所以这哲学应该也有“来都来了”吧。
PS:
看到四大宽容里面那个“大过年的”,这四个字有很多变体,比如大过节的、大喜的日子、大热天的、大冷天的……于是想起昨晚上看的《金秘书为什么那样》,男主为了给女主下“大片诅咒”,带她坐游轮看烟花。江风有些冷,女主说:冷的时候,不是应该把外套脱给女士吗?男主傲娇的说:大冷天的,分什么男女!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