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过自己,是一个人最内耗的活法
01太过追求完美
《在轮下》中有一个人,叫汉斯。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一直以来,他都在老师和家长的鞭策下,努力学习。
在假期,他也没有丝毫懈怠,把大学的课程都预习了一遍。
汉斯如此努力,是因为热爱学习吗?并不是。
他之所以用功,是因为老师们告诉他如果不努力,就会被人赶超。
汉斯不甘落后于人,在他眼里,争第一,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没想到,上了神学院,汉斯惊奇地发现,比自己更用功的,大有人在。面对很多竞争对手,汉斯十分焦虑。他总担心自己一不留神,就会掉队。
《木匠》中说:“忙碌和压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恐惧。”“你不想失去你所得到的,所以你感到更大的压力,你觉得你还有更多的东西要证明,也会害怕失去更多。”
有时,很多焦虑,来源于自我设定的目标;很多压力,来源于过度关注未来。
困住我们的往往不是环境,而是追求完美的自己。
02太过迎合他人
看过《鱼头和鱼尾》的寓言故事,讲的是有一对老夫妻的日常。
有一天,老爷爷生病卧床不起,深知时日不多的他对恩爱多年的老婆婆说:“老太婆,可否帮助我实现一个愿望?我想吃一次鱼头。”
老婆婆愣住了:“你不是一直喜欢吃鱼尾吗?”
老爷爷说:“亲爱的,其实我最喜欢吃鱼头,只是和你成家后我就把最爱的东西给了你。”
“天啊,你怎么不早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鱼头,我最喜欢吃鱼尾。”老婆婆疼惜地说道。
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迎合别人而隐藏自己真实的自我,为了让别人喜欢和认可去做自己原本不喜欢的事情。有时,全心全意对别人的好未必是别人需要的。
可见,做个忠于自我的人,也很难得。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而不是拿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或用自己的想法替他人做决定。
03太过纠结恩怨
作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有过四个仇人。
这四个仇人,曾经用自己的权势,对他各种打压,一度给他们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余秋雨将这种仇恨深深地记在心里,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整个人都充满了戾气。
直到遇到星云大师,促膝长谈后,他豁然开朗,决定放下过去的怨恨,与自己和解。
王家卫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常常记住了该放下的事情,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事情。
一个人真正的“救赎”,不是大仇必报,而是懂得放下。
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未来取决于当下的心态。
人终其一生,与其太过用力地活着,无端消耗自己,倒不如接纳真实的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学会坦然放下恩怨,才会活得舒展自由。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