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摘抄

颈部肿块

2021-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晨翕

淋巴结炎

临表:多继发于口腔、咽喉等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发病急,颈淋巴结肿大、疼痛,部分患者可伴发热、白细胞升高,甚至形成颈部脓肿

治疗:抗菌药,切开排脓(必要)


颈部间隙感染

部位:咽后、咽旁、颌下间隙

细菌:草绿色链球菌、大肠埃希菌

临表: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口底蜂窝织炎,局部疼痛、肿胀,颈部软组织可显著肿胀、发热。

治疗:抗生素,切开排脓引流(必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自限性疾病

接触传染、病毒:EB病毒、肥大病毒

临表:咽痛、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硬,可有轻度黄疸和无菌性脑膜炎。WBC升高,异性淋巴细胞>10%。嗜异凝集试验(+)

治疗:对症治疗为主,重症——肾上腺皮质激素


结核性颈淋巴结炎

细菌:人型结核杆菌(直接/经血行进入颈淋巴结)

临表:一侧颈部的串珠状结节,大小不一,活动,也可因为相互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炎症粘连而边界不清,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块也可表现为冷脓疡,可有皮肤粘连。

诊断:结核抗体,病理活检及细菌培养(+)

治疗:正规、足量、全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肿块巨大/数量较多——颈淋巴结切除术/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即时给予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并适当延长伤口拆线的时间3~6天,以免发生长期伤口流脓、瘘管形成,使皮肤瘢痕明显,有碍美观。


弓形虫病

临表:儿童,有动物接触史。咽痛、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硬。病程短,约数天至数月

诊断:血清学检查、淋巴结活检

治疗:乙胺嘧啶(息疟定)、磺胺类药物


布鲁杆菌病

临表:有病畜接触史或食用史,不明原因发热,持续数周后下降,数周后又发热。可查到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大。

诊断:凝集试验+临表

治疗:四环素类药物


甲状舌管囊肿

临表:儿童/青少年,颈前囊性肿物,90%位于中线,无痛,随伸舌及吞咽等动作而上下活动。

治疗:手术切除,高位结扎甲状舌管,将囊肿连同舌骨中段一并切除


鳃裂囊肿

临表:好发于青中年,男>女,第2鳃裂囊肿(常见)位于颈上区,表现为胸锁乳突肌前缘肿物,70%为囊性(囊壁:复层扁平上皮/柱状上皮,以及淋巴样组织,囊内含草黄色液体及胆固醇晶体),30%为实性。

20%为间歇性肿物,上呼吸道感染时,囊肿也发生感染而增大,炎症消退,恢复原来大小

治疗:手术完整切除


淋巴管瘤

临表:婴幼儿常见,好发于腮腺区、锁骨上区、颈外侧区,以及口颊、舌根、口底等,一般生长较慢。

肿瘤呈不规则隆起,质地柔软,囊性感觉,边界不清,透光(+),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

大者可压迫气管,引起喘鸣,

累及口、咽部出现吞咽、言语障碍

压迫神经——上肢疼痛或皮肤感觉异常、肌肉萎缩

感染——肿胀加剧、疼痛

病理分类:

单纯性淋巴管瘤:由薄壁的淋巴cap组成,管腔不规则,内含淋巴液,可与cap瘤并存

海棉状淋巴管瘤:由扩张的淋巴间隙组成,其腔隙大小不一,内含淋巴液

囊状淋巴管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互不相通,内含淋巴液,囊腔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治疗:1.手术切除;2.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3.放疗


血管瘤

临表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肿瘤由cap构成,由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镜下:发育良好的单层内皮及少量结缔组织,血管管腔狭窄。肿块局限于皮内/皮下,可稍突出皮肤表面,分叶状,边界清楚,鲜红/紫色,可被压缩,挤压不变白。

2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由静脉构成。镜下:血管管腔宽大,形成大小不等的血窦,无完整包膜,管腔内含血栓或静脉石。肿块位于皮下,紫蓝色,界不清,瘤体柔软,挤压变白,低头时肿物胀大。过大可造成头颈颜面部的外形改变,常侵入深层组织

3.蔓状血管瘤:由动、静脉构成,好发于成人的头皮、耳郭。镜下:浅面为毛细血管瘤成分,深面为海棉状血管瘤成分,成扩张盘曲贯通的动静脉团。肿瘤表面皮肤呈紫红色,温度较高。可有明显搏动感或杂音,局部组织常出现增生肥大,也可有动脉性出血

4.微静脉血管瘤/葡萄酒色斑:由静脉构成。镜下:见扩张的微静脉,无明显包膜。肿瘤呈弥漫斑片状,好发于头颈部。鲜红/紫红色,皮肤表面等平,界请,挤压变白。局部组织也常有增生肥大,有时与内脏血管瘤并存,出现相应症状。

诊断:瘤体穿刺,抽出血液——确诊

彩超——了解瘤体大小及其内部血流情况

增强CT——了解瘤体大小和肿瘤累及的范围

治疗:1.冷冻治疗、2.硬化剂治疗、3.放疗、4.手术治疗、5.药物治疗


隐匿癌定义?

颈部发现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癌,但没有原发癌瘤的临床表现,此类癌瘤被称为隐匿癌。

颈深上淋巴结转移癌:低分化鳞癌——鼻咽癌

颈深中、下转移灶:乳头状腺癌——甲状腺癌(乳头状腺癌)、腮腺、肺叶

左锁上转移淋巴结:腺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肿瘤


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膜细胞,细胞呈圆柱囊状,胞核呈栅栏状排列。神经鞘瘤有包膜,多数为孤立性肿块。20~50岁,多见于颈侧,可发生在交感N、迷走N、舌下N、颈丛、臂丛等。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交感N——Horner综合征:肺癌/转移淋巴结累及第7颈椎至第1胸椎外侧旁的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眼球凹陷,上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瞳孔缩小,患侧无汗等。

颈丛、臂丛N——放射性疼痛,以及触电感、麻木感。

迷走N——咳嗽,心律改变

治疗:手术切除

神经纤维瘤

1.单发性神经纤维瘤——来源:周围神经纤维成分局限/弥散性增生所形成

临表:20~30岁多见,圆/椭圆形,皮肤/皮下肿块,生长缓慢,常为无痛。

肉眼:局限性无包膜肿块,常不能确认起源的神经纤维。部分皮下神经纤维瘤有完整包膜

镜下:纤维细胞+神经膜细胞+部分的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呈梭状,排列成束状、漩涡状,偶见栅状排列。

治疗:手术切除

预后:良好

2.神经纤维瘤病/Von Recklinghausen病:全身显性遗传性疾病

临表:青少年,体表或内脏出现多个神经纤维瘤,瘤结呈串珠状或孤立性生长,大小不等。常伴有皮肤病变,如色素沉着、牛奶咖啡斑、橡皮病。

肉眼:瘤结为球形/椭圆形,界清,无明显包膜,质地软,切面灰色,可散在圆形透明小结节。

镜下:神经纤维+神经鞘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瘤细胞排列疏松,散在于黏液基质中。

化学感受器瘤——来源:副神经节(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

临表:下颌角前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无痛性颈部肿块,生长缓慢,肿块呈圆/椭圆形,质地中/软,可左右移动,不可上下移动。肿物表面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压迫症状:

迷走神经——恶性、呕吐、声嘶

颈交感神经——Horner综合征

舌下神经——半舌萎缩

舌咽神经——软腭下陷、吞咽障碍、舌后1/3部分的味觉消失

影像学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造影、数字减影动脉造影、CT、MRI

作用:1.肿瘤的范围;2.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3.肿瘤内的血流情况;4.有无交叉循环

治疗:外科治疗+放疗(敏感性较低)+栓塞治疗

术式:动脉外膜下肿瘤切除术、肿瘤合并动脉分叉部切除术

治疗性手术适应症:

1.肿瘤生长迅速,怀疑恶变,且估计可切除者

2.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恶性

3.患者体质好,肿瘤较小

4.肿瘤伸入咽腭部,影响患者吞咽、说话及呼吸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