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说教,不如浅显的说笑
曾几何时,我的朋友圈文案都是深刻的哲学语录。而那些肤浅的晒生活,小感慨,被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可是现在,我的朋友圈都是我曾经不屑的东西,只比别人加了点幽默这味调料。
曾经的我,认为凡沟通必要探讨有用的东西,那些家长里短只是在浪费时间。
可是现在,我觉得太严肃的话题,不仅很难找到适合沟通的同伴,而且很多时候毫无意义。
大张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艺人。大张伟出道很早,并且出道即巅峰,被誉为神童。十几岁的年纪创作出的摇滚专辑,比玩摇滚的成年人都漂亮,尤其是那些歌词,深刻得不像一个少年写出来的。
可是后来,他“自废武功”,开始写大家所谓的“口水歌”。歌很欢快,也有很多人认为闹腾,而且一首首的,都是那么闹腾,好像没个完。
大张伟本人更离谱,变身综艺达人,说着幽默风趣的笑料出现在各种综艺中,用他那曾经写深刻歌词的文采讲逗人乐的段子。
很多人替他惋惜,很多人对他嗤之以鼻,还有很多人嘲笑他江郎才尽。可是,这样的大张伟,却深得我心。
他虽然讲着幽默段子,可段子里尽是阅尽繁华的人生智慧;他的歌虽然不再深刻,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无论是他的人还是他的歌,不深刻,不压抑,不觉得累。
当我的年纪越来越大,人生的悲苦和无奈经历的越来越多,我越来越想做一个像大张伟一样的人,不谈深刻的道理,只讲有趣的段子。
并不是人生不需要深刻,而是,你的深刻对于别人来说,并不一定重要。汝之蜜饯,彼之砒霜。你以为你的深刻是在帮助和启发别人,殊不知,别人也许只能从你身上感受到莫名其妙。
所以,何必时时想着把深刻的大道理告诉别人?或者把自己当做榜样去让别人效仿?先不说你自己是否真的活明白了,即使你明白了,你的路,未必是别人的路,你的道理,别人也未必懂。
孔子教徒弟,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弟子的领悟没到那一步,教也没用。弟子的领悟能力不够,教多了反而是给他添乱。
孔子如此贤德的人,都不愿直接把大道理讲给弟子,而是让弟子自己去学,去悟。因为只有自己悟出来的,才是属于自己的。
做一个浅显的人,并不是不深究,只是不把深刻时时显露在外。一派世外高人的样子,只能让人敬而远之,而能深入浅出,在玩笑间将道理点破的人,才是真正的悟道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2452/d246b8a8f8b02f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