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和远方诗歌散文系列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2019-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长者对佛教旧迹如数家珍,波罗古堡之由来与“波罗”梵语中的渡(接引)到彼岸有密切关系,故而接引寺的天然佛面令我们顿生好奇与向往之心。因为与古堡相隔一段距离,加之地势陡转而下,考虑老人行走不便,我们与老人告辞之后,便沿着一段崎岖不平的小路,蜿蜒而下,来到这一处圣地。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接引寺前一对旗杆,与华表柱大有不同,特别引人注目,询问从这里经过的当地人有关接引寺前旗杆的由来,他们只说是悬挂佛教经幡之处,其余一概不知。我想接引寺的“接引”之意,迎接有缘人、引导迷途者,自有普渡众生之宏愿,告诫红尘中人,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由此想起早些年读过的《六祖坛经》,其中有一桩公案,叙述六祖慧能的众多弟子,在寺前经幡下打坐修行,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旗杆上的经幡开始摇动,有一部分僧人说是风动,还有一部分僧人说是幡动,大家各执一端、争持不下,就请师傅来主持评定,慧能微微一笑,回应众弟子: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记得当时还是涉世尚浅、经世不多的青年,读完这一桩公案之后,掩卷沉思良久。大约是早年接受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教育的缘故罢,对唯心主义持有足够的批判与警惕意识。师范毕业,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开始在社会基层摸爬滚打,满怀激情,埋头工作。当我经历了人生的悲欢与沉浮体验,饱尝过人间的冷暖与世态炎凉之后,才开始对命运一词有了新的认识。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对佛教的思想有了一些接触,对唯心主义思想开始重新审视。也许是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缘故吧,“子不语怪力乱神”,于是我们便成为无神论者,许多“临时抱佛脚”的红尘男女,多半是实用主义者和无信仰者,所谓的多神论和泛神论最终都沦为无神论者。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所以事关终身信仰之大事,我们一般三缄其口。这些年来,经济飞速增长,可是人们的精神信仰依然处于急功近利的状态,拜观音拜关帝庙,拜财神也拜城隍,凡是能寻求心理安慰或暂得安妥,都会去拜一拜。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行走在这些安静肃穆的庙宇间,我忍不住用香火点燃一支烟,所谓“人间烟火”大抵如此罢。既没有在旗杆前幡然醒悟,也没有在菩萨面前胡言乱语。只想坚守本心,顺其自然,把天地当庙宇,云游天地间。把这一世当作一段修行,与诸位同行者结一段尘缘,缘聚缘散,缘生缘灭,一切都随缘。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仰头看见南无阿弥陀佛,端详石壁上天然形成的佛面,才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伟大与奇妙。大漠岩壁,长期裸露于天地之间,日晒雨淋,风雨侵蚀,形成一尊清晰的佛面。所谓“相由心生”即可作如是观:心中有佛,则处处皆有佛光普照。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我佛慈悲,一直用悲天悯人的目光注视着人间。我和大家都从这里经过,我们都是匆匆的赶路人。天地之逆旅,百代之过客。云游天地之间,只要保持诚意善心与浩然之气,坦荡荡走过,就无愧于今生无愧于天地。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绕行一圈,原路返回接引寺门前,已是暮色深沉。想着此行的任务,心里开始盘算接下来的行程安排。活在当下,固然是一种理性选择,但是放眼未来,才是一种豁然通达与超脱。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智慧。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接引寺接引了我们这一行人众,迎接是无声的,而引导也是无形的。看大千世界,有人选择入世,也有人选择出世,有人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自觉然后觉他,自渡然后渡人。中千世界与小千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般?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准备离开前,回望波罗古堡那一座塔。塔叫凌霄塔,塔前有一段文字说明,图示如下: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无定河边,思人生无定。凌霄塔前,忆古柏凌霄。舒婷在《致橡树》中说:如果我爱你,绝不像凌霄花儿,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其实凌霄自有高格,我们也心怀善念,去横山支教的行程虽然很紧张,但明天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因为七级浮屠或佛塔,不断向我们昭示:但行善事,莫问前程。云游天地,飞过有痕。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

安居士/海滨:云游天地4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