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丨表达生气和愤怒,真的可以心平气和
01
以前,看国外的影片,总会不自觉地被影片中人物的幽默诙谐和放松状态所吸引,看上去他们好像都很绅士或者淑女。尤其令我佩服的是,即便他们表达生气或者愤怒的情绪时,依然可以面带笑容,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他们很有风度。
但如我这般,平时容易急、容易躁的人,好像很难做得到。不过,最近我却发现,自己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改变和进步。
02
最直观的例子是,昨天晚上帮女儿梳辫子,编着编着,发现一边高一边低,我就带着点自言自语地跟女儿说:“哎,我这手真笨,辫子编的不对称,我拆了重新给你编吧,要不然不好看。”
边说边把刚编好的辫子拆开。
女儿没发话,但在沙发上葛优躺的先生却猛地坐直起来,带着点奚落和嘲笑的口吻说:“我就说嘛,没那个金刚钻就不要揽那个瓷器活,自己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手艺,还非要折腾。”
我给他一个白眼,继续拆辫子。
接着,我带着点不经意地说:“你刚才说的这话我听着就生气,很不喜欢。”顿了顿又接着说,“是的,我承认,我确实没有金刚钻,自己编头发的手艺也不好,但这娃不是明天有重要的活动(做班级小导游,但外部老师参观教室)嘛。虽然我做的不好,但我也想努力给她增点彩,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不说加分,起码不要减分吧。但你这么说,你又干了啥。”
边说我已经边把女儿头上另一个辫子拆开重新编好了。
先生一听,顿时有点不好意思,笑着说:“我就是开个玩笑嘛,你还当真了。”
我看他一眼,接着一本正经的说:“你们男人啊,就是这样,说了冒犯别人的话,就开始用‘我就开个玩笑’来做幌子。就好像打了别人一巴掌,再假惺惺地说打错了是一回事。你想想,要是我这么说你,你怎么想。”
被我这一说,先生更加不好意思了。于是带着歉意说:“对,你说得对,我错了,对不起,不要生气。”
这时,女儿发话了,她哈哈一笑,说:“看,爸爸,你说错话了吧。”
我冲先生一笑,他也回以一笑,这个事就这么过去了。
03
但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感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我思来想去,想弄清楚原因。后来,我明白了:因为面对别人的冒犯,我用合理的方式表达了我的不满,并收到了正向的反馈,获得了双赢的结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循环,所以觉得很舒服。
放在以往,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可不会这么做。
那问题是,我以往是怎么做的呢?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往常的行为,遇到类似这种被别人冒犯的情况,我一般会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方式是自己憋。
面对别人的冒犯,我虽然很生气,但囿于面子、对方职位、身份等各方面原因,我选择忍让,压抑自己的怒火,由此将外界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怒气变成了自我攻击,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气鼓鼓的气球,这种处理方式也就是俗话说的“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久而久之,每次都是自己生气、愤怒,伤自己的身体,但别人却像没事儿人一样,下一次别人甚至会变本加厉,觉得你是软柿子,很好捏。
另一种方式是外部宣泄。
面对别人的攻击,我直接硬碰硬,你厉害,我比你还厉害,整个人如同被激怒的豹子一般,胡乱撕咬,胡乱发飙。最后的结果是,不仅我生气,对方也生气,双方都很不爽,局面闹得很僵,伤人也害几。
以刚才那件事为例,如果采用这种硬刚的方式,我大概率会提高嗓门,摆出一副吵架的态势,气势汹汹地质问:“你行你来啊,你凭什么这么说我。”那样子,像极了机关枪扫射,最终的结果也是不欢而散。
但这一次,我既没有自己把不满的情绪憋着,向内攻击自己;也没有像机关枪一样向外部扫射,伤己伤人,而是采用了一种更温和、很理性的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也收到了正向的反馈,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一个人,即便是需要表达生气和愤怒,真的也可以心平气和的去表达。
04
由此让我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反思,为什么我以往会采取那那种相对极端的方式?
原因与我我一贯以来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关系。因为在职场,我一向信奉“要么忍,要么滚”的理念。简言之,就是在这家公司,要么我忍气吞声的干,要么我就从这家公司滚蛋另外再找一家公司去做,从未曾想过还有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但通过昨天那件事,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处理问题的方式还很有需要提升和改变的空间。
那应该如何改变呢?
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也是因为一点小事跟同时产生了分歧,双方都很忙,我就急了,态度就不太好。事后,那位同事找到我,直接跟我说:我觉得你刚才不该用那种生气的态度跟我沟通,虽然你有情绪,但你的不好情绪不是我造成的。
我当时被她说的一愣。此刻回想起来,果然,人家才是更理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如此一来,我想到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温和但有边界(或者说温和而坚定)。
这虽然是养育孩子的理念,但放在职场同样适用。也就说,遇到冲突,或者遇到生气、愤怒的地方,可以采用温和的沟通和表达方式,但态度要坚定,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此方可让自己既不失立场,也不失风度,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