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大本营2:自由,平等,友爱。知识的搬运者《简书》精品文集

李商隐七律脉络浅析八十一

2022-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外踏香泥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李商隐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輈。

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

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注解】

1. 录事:职官名。晋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省称“录事”。隋初以为郡官,相当于汉时州郡主簿。唐宋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元废。清初各部又设录事;清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

2. 韩录事:唐人,字成封,一作代封。穆宗长庆四年进士。武宗会昌中,为陈许王茂元节度判官。登朝为司封员外郎。宣宗大中五年,迁户部郎中。擢中书舍人。十二年,出为湖南观察使。军乱,被逐。懿宗咸通中,仕至右散骑常侍。工诗。有集。

3. 宫人:妃嫔、宫女的通称。《易·剥》:“贯鱼,以宫人宠。”李鼎祚集解引何妥曰:“夫宫人者,后夫人嫔妾。”

4. 入道:谓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

5. 星使: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星使。唐刘长卿 诗:“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 。”

6. 追还:追赶使返回。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历收其家,遣吏追还。”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追还徙人,蠲除禁锢。”宋苏轼《论时政状》:“实望陛下旬日之间,涣发德音,洗荡乖僻,追还使者,而罢条例司。”

7. 双童:侍奉神仙的玉童,借指来迎接的道观童女。

8. 輈:泛指车。

9. 九枝灯:古灯名。一干九枝的花灯。

10. 金殿:指宫殿。南朝谢朓之十三:“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金殿拜皇恩,面对丹墀下。”

11. 三素云:道教称紫、白、黄三色之气为三素云,乃仙真所乘。《黄庭内景经》“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注》:“三素者,紫素、白素、黄素也。”

12. 凤女:《列仙传》卷上《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13. 颠狂:形容放浪不受约束。唐姚合诗:“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宋诗:“空馀黄鹤旧题诗,醉笔颠狂惊李白。”

14. 月娥孀独:《淮南子》卷六〈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15. 韩公子:即韩公子斸牡丹。《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令斸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

简译:

唐朝时皇帝曾多次放宫人出宫,开成三年这次,放宫人人数多、规模大,《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三年(838年)六月丁未朔:“辛酉,出宫人四百八十,送两街寺观安置。”时李商隐在长安、泾原一带,而韩琮也正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当先有《送宫人入道》之作,故李商隐和之。

宫女们就像偷下凡间的仙女,如今又被天使追回,由仙童招领着踏上了归返天庭的绿琼仙车。

从此,她们将在九枝灯下朝拜仙宫的金殿,在紫白黄三色云气中空守着凄冷的玉楼。

过去那种在人间放浪不羁的生活将成为永别,只能与月中仙子嫦娥结伴,独守一颗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幸亏她们心中无爱,否则假如她们当时爱上你韩公子,那么如今就会面对经年的别离之苦,一定会有埋骨成灰也难以消除之恨呀。

脉络浅析:

这首诗通过对宫女流放出宫,被逼入道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宫女无自由之身,只能过孤苦凄清的生活的同情之心,揭示了宫廷对女子青春的摧残。

首联写宫女出宫,被迫送入道观的情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宫女比仙女,把帝王的使者比天上的来使,把道童比为神仙的玉童。“追还”为传神之笔,“不自由”为全诗的灵魂。

颔联承接上联“不自由”之意而写,宫女被送到道观,只能“独待玉楼,日对金殿”,过着孤苦凄清的生活。依然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道观比作仙宫的玉楼,把道观的大殿比神仙的宫殿,把道家修炼之气比为天宫的彩云。

颈联承接上联,进一步写宫女的“不自由”,使用了顺承关系流水对。上句说宫女永久地告别了放浪不羁的生活,下联言只能与嫦娥为伴,像嫦娥一样夜夜思念着人间生活。“月娥孀独”是典故,表达了孤独离恨之意。

尾联承接上联的“月娥孀独”之意,扣题拿韩录事来说事,意思是如果之前宫女爱上了你,现在被送去修道,必将忍受至死不休的离别之恨,非常巧妙而又深刻。言外之意,宫女们一生也没有爱情,白白地浪费了青春。因此,不能不让人深思,这是谁之过呢?答案不言而喻,自然皇家宫廷了。唐朝的时候,后宫的女人太多了,因为只要换一个皇帝,就得换一批宫女。到了唐玄宗的时期,宫女数量竟达到了四万,于是很多宫女就被安置在上阳宫,并逐渐的老去,有的人一生连皇帝都没见过。到了唐中宗李显的时候,他把上阳宫的宫女都放出去了,不过那些被放出去的宫女也无家可回,大部分都出家当了道士。

整首诗使用了顺承关系流水对句法,以及借代、对比和典故的修辞手法,极为婉转地批判了皇家宫廷对宫女青春的无情摧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