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浪花Ⅱ》11-20则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玎玲瑶光

明空如月

11

我们需要净信教导我们的老师,放下一切疑虑思索,踏踏实实地观心修行。

只要能够净信老师,老师所教的一些非常简单的方法亦可以使我们实现觉悟。

如果总是疑惑这个疑惑那个,却不愿意按照老师的指引踏实修行,只会深陷于疑惑的迷障中作茧自缚。

一定要明白,正是你的思虑和疑惑阻碍了你,而非其他。

放下思虑,放下疑惑,老老实实地观心修行,就会很快进步。

12

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心,只是静静地观察,而不起思考的念头,这一步开始很难,但却至为重要。

不管心里生起什么想法,只是看着它,不去攀缘它,它就会自己生起自己息灭。只要保持看着即可。

念起不觉,随念流转,即为过失。当生起警觉,及时警醒,回到观而不随。

但也无需刻意压抑念头,念头生起,任其生起,念头息灭,任其息灭。

如果念头很多,实在观不住,也可以以一念代万念。

比如念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持名念诵、祈请礼敬皆可。

先这样训练一段时间,等到能够做到只是看着而不会再跟着念头跑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

13

下一步,即可以深入观察内心,当念头、思虑等全部消失了之后是怎样的?

观心的时候,不要刻意追求什么,自然放松地观照即可。

一切真相都会在寂静清明的观照下自然地呈现出来。

对于梦中景象不必执着,活着都如梦如幻,更何况梦中之梦,只需要觉知到梦中自己心的状态即可,其它的,都不重要。

但另一方面,虽然一切虚而不实,却莫要落入顽空断见。

仔细如实观察,现象与心,皆如流水,流转变化,相续不断,无始无终……

当我们看清了一切现象的本质,就不会再被它迷惑,不会再对它执着。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更无别觉。

14

心有疑虑时,可以请教老师解除疑虑。

也可以放下疑虑专心修行,修到一定程度后疑虑即可自解。

还可以在疑虑生起的当下反观自心:

疑从何起?复从何灭?

除了这无常生灭的疑惑之念,还有何物?

这疑惑的念头能一直保持不动吗?

仔细观察之后就会发现,这疑惑也是留不住的。

一切只是自己的念头在生灭造作,何有其它。

15

一切念头、情绪、情感、思想、感受等,犹如浪花,随生随灭。

保持静静的观照,直到所有的“浪花”自然地恢复平静。

如果心中记忆显现,那么就观照这记忆。

不管是曾经真实经历的一切,还是曾经梦中经历的一切,在此时时刻的心中,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留在心中的,仅仅是一些记忆而已。而记忆,不过是一些残留的虚幻的影像而已。仔细体会一下,难道不是这样吗?

过去的一切如此,现在的一切同样如此,未来的一切亦同样如此。

就算有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本领,所有的一切经历,仍然都会变成记忆,消失得无影无踪。

即使是佛陀的一生,也同样如此。

只有那颗清明地观照着一切发生却不再执着的心,才是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要传达的真意。

这颗心,就在你当下的生命里。

只需要你看见它,体验它,安住它,直到它成为你生命的主宰,你就是它,它就是你。

其他的一切念头,皆是妄想。

16

思即念头,维即牢笼,意即妄念,识即分别,皆是镜上之尘。

梦中一切似真,梦醒一切皆幻。

先训练自己的静定力和观照力,其它的,一切放下。

17

寂灭——妄念息灭,即是寂灭。

如来,即如其本来,本来无生,本来无灭,空寂灵明,本来如是。

对于修行人来说,息灭妄念的深度和层次皆有不同,圆满者方称大觉如来。

18

关于佛道修行——

佛,觉悟也,道,亦觉悟也,语言文字不同,实质相同。

每个生命当下就是大道本身,每个人却都在到处寻找大道,这还不够荒谬吗?

19

关于灵界——

灵者,心也。一心十法界,灵界,即法界。

一切相,皆幻相,不执着,即是自由,执幻为实,即为迷惑,即为苦海。

20

关于主宰——

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主宰,不需要另外找一个主宰。

修行,就是为了主宰自己的心不被一切幻相所迷。

这里所说自己,是指觉悟的自己,而非被幻相迷惑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