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为命,离则两伤
“一个看透了大众灵魂的人的灵魂,是怎样的——《<两地书>研究》”是王得后先生所著的《鲁迅研究笔记》第二专辑探讨的内容。从专辑名称看,该部分主要聚焦的是对鲁迅先生伟大灵魂的研究。
“鲁迅先生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评论是所有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中最贴近的。脊梁,它是一个事物最关键、最本色的东西。回望鲁迅先生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身体力行诠释作为炎黄子孙应有的个体生命觉醒意识、对国民性的解剖巨力和对国家民族大义的担当。不论是从文学志士的角度,还是从民族斗士的层面,鲁迅先生都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标志性存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对自我生命和存在价值的定位,也是他用一生行动践行的写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作为真性情的男人,为人子、为人夫和为人父最真实的速写。
从该部分所写的内容看,因为是以《两地书》为研究的内容,其间更多关涉的是鲁迅先生对身为普通人面对家庭、面对生活,以及处理与家庭关系、与亲人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真性情。为人子,身为家庭的长子,鲁迅先生很小的时候就以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父亲的多病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幼年时跑的最多的地方是典当行和药店。——变卖家里值钱的东西为父亲买药治病。几乎倾家荡产也没有治好父亲的病,这在鲁迅幼小的心灵留下的印记是刻骨铭心的。学医以治病救人,避免像父亲身上所发生的悲剧发生是先生走上学医之路的直接原因。一种责任感的驱使,在鲁迅内心深处就有了担负起家庭重担的自主意识。当然,仅凭他一己之力无法支撑起一个家庭。出于对儿子的爱,母亲为儿子定下婚事。对于这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婚姻,鲁迅显然是不能接受,也无法接受的。但是,母命难为。为了心中的理想,也为了从“无爱的婚姻”中逃离,鲁迅开启了“独闯天涯”的生活。
回望鲁迅先生“独步天下”的人生履历,用孤勇者称之不为过。一个人与社会打交道,如果以半醉半醒的状态行走于世,可能就会少去很多烦恼与痛苦;如果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并对人情世态极度敏感,只会给自己增添更多无名烦恼。很显然,鲁迅先生属于后者。不过,先生的敏感不是为了狭隘的自我,而是以敏锐的双眼观察社会,并对现实社会的病症和众生生存状态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求从中寻找疗救的药方。尽管一个人在“铁笼中的呐喊”声音是微弱的,无法唤醒沉睡已久的国民麻木的灵魂。即使不能撼动枯朽的体魄,但是一丝微茫的光还是能够给一批批清醒者照亮前行的路。
孤勇者的鲁迅在以犀利的双眼洞察社会世情、用睿智的大脑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的过程中,对“人”的关注始终放在核心的位置。此中的“人”,既有黎民苍生,也有自己。生存、温饱、发展,人的“三法则”是经过对漫长人类沿革史的思考中总结出来的。而对他自己来说,遵从本心,活出真实自我的应有人生质量更是他一直追求的。终其一生,鲁迅先生对男女情感的处理带有鲜明的鲁迅特色,而且也成为中国文学界一个永远谈不完的话题。遵从母意与朱安完成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成家,这对鲁迅先生来说不是幸福的事情,而是他一生都难以释怀的事情。没有感情的基础,无法形成情感的共振,自然就没有惺惺相惜的心有灵犀,这就注定了两个人婚姻的悲剧性。尽管受“从一而终”思想影响的朱安一辈子都为鲁迅守护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着为人妻、为人儿媳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从未得到“丈夫”给予自己的情感和精神的关怀与呵护,直至终老。对朱安的亏欠是鲁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痛,但是为了不让两个人饱受痛苦的煎熬,他只能残忍的把苦难全部压在朱安的肩上,为寻求自己的真爱而与世俗抗争着。与许广平的相遇,让鲁迅先生近乎冰冷死寂的心慢慢开始复苏。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交往的深入,鲁迅已经把许广平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此情此心,爱国、爱家、爱景宋,融于一体。爱情并不高于生命,自然也不低于生命,它就是生命,是生命的有机分子之一。”师生恋,这在当时恰似平地一声雷,声波造成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流言蜚语、诋毁谩骂似群山压顶般一下子压在两个人的头上。“谁能想到,他俩坚持自己的爱情是多么艰难困苦!他们不仅要忍受许多流言、‘笑骂诬蔑’,就是对于大多数至亲好友,也不得不保密,唯恐得不到谅解。”
即使“众叛亲离”,也无法阻挡先生对许广平的爱、许广平对鲁迅因崇拜而产生的深情。按照鲁迅先生在《两地书》中所说的,他对许广平的爱是有深因的。“作为一位女性,景宋是很了不起的,她懂得鲁迅,理解鲁迅,她只是为鲁迅所受到的压迫,有时是生命的威胁,‘常常担心,眼泪往肚子里流’;她从来不拖后腿,不用‘儿女情’来软化鲁迅,不用女性多有的似水柔情来冲淡鲁迅的战斗意志;在困难面前,她决不畏惧,决不退缩,决不背叛鲁迅而去追求庸人的安乐,她和鲁迅一样有改造社会、改良人生的愿望,一样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不屈不挠的性格。”道不同不相与谋,自然也将没有相爱的基础。两个人,只有志同道合,才能相濡以沫、长相厮守。两个人既是生活中相互扶持取暖的伉俪,也是生命中相互依靠体贴的人生伴侣,更是肩并肩与黑暗的恶势力斗争的同志、战友。也正是在一起与怪力乱神斗争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感情“油然而生,沛然而长”,被称为小刺猬的许广平用女性特有的情感温暖并软化这自称为小白象的鲁迅的心。
小刺猬、小白象,对两个人的称谓,都用了“小”,足见先生对爱情关系中男女地位和所扮演角色的定位——平等性,这显然与男尊女卑的旧有思想相冲突对立。但是,鲁迅先生始终认为,爱与被爱不存在主动与被动,没有地位的差异,是处于平等的位置。在爱情和婚姻关系中,不论面对什么问题,两个人都没有主次身份的区别,这样才能共克时艰,才不会出现“大难临头各自飞”。爱情的双方,男子有家庭,要事业,女子同样要家庭,也要有自己的事业;男子投身社会,女子也要走向社会。当然,在整个婚姻家庭关系中,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女子承受的要比男子多,所以男子在其他方面应该要做出一定的牺牲加以补偿。相依为命,相互体贴,这份爱才能永不变色变味。把鲁迅先生的爱情观、家庭观放在当下,对现世仍然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为爱而生、为爱而坚持,不为世俗所囿,彼此呵护,用心经营,没有俯瞰,更没有仰视,这样的爱情和婚姻才会永葆青春、永不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