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简读——《病者生存》

《病者生存》是由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博士沙龙莫勒姆和克林顿政府前高级顾问乔纳森普林斯共同编著,讲述在人类进化史中各种病毒如何寄宿于人体并对其产生的消极和积极影响的科普读本。
1 《病者生存》内容总结
《病者生存》指出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物种都根据适应性原则不断地进化着以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人类作为遗传单位的宿主和其他病原体的宿主,正在不断发展着适应与对抗的生理机制,在被寄生的同时也能够进化出能够生存繁衍的更好的复制基因。
2 《病者生存》内容分述
2.1 走出补铁的误区
叙述了遗传病血色素沉积症的易感基因种群、运作机理以及对宿主的破坏性。
同时通过14世纪中期在欧洲爆发的“黑死病”鼠疫为例,提出血色素沉积症有可能帮助宿主避免感染鼠疫病毒。
2.2 血糖里隐藏的秘密
糖尿病的产生与个体体内被称为“葡萄糖”的血糖有关,它有两种类型:1型和2型,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也被称为“青少年型糖尿病”和“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人体内血糖的高含量差异很可能会让那些暴露在极寒中的人得以保持体温。
2.3 胆固醇升高也有裨益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够帮助大脑传递信息,并协助免疫系统来保护我们免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侵袭,它还能帮助我们的身体产生维生素D。
2.4 嘿,蚕豆兄,帮个忙好吗?
蚕豆病(favism)是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酶缺乏症,大约有4亿人患有这种疾病。
而患友蚕豆病的个体很可能存在基因上的缺陷,这个基因上的缺陷居然可以帮助个体免受疟疾的侵袭。
2.5 微生物与人类
生存和繁殖是驱动细菌(病原体)的两大生物学需求,因此所有传染性病原体都只有一个终极目标:通过感染新的宿主来完成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2.6 人类基因库探秘
我们体内只有不到3%的DNA含有构建细胞的指令,而绝多多数,也就是余下的97%都不具备活性来指导形成任何物质,也被称为“非编码DNA”。
2.7 甲基的疯狂——最终表型之路
某些化合物可以将自身附着于特定的基因并抑制基因的表达,这些化合物就像是基因中的“开关”,当它们附着于基因时,就会将基因“关闭”。
例如环境中我们吃的食物或者是香烟,都可以控制这个开关。
2.8 这就是人生:为什么你和你的ipod终将走向死亡
“海弗利克极限”认为人体细胞在死亡之前通常只会分裂固定的次数,人类体细胞分裂次数的极限大约是52~60次。
程序性老化能为整个物种而非个体带来好处。
3 《病者生存》一句话评语
《病者生存》用一种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和有趣的例证描述来讲述了在人类进化史中一些基于基因变异或病毒寄宿的疾病在个体生存与繁育过程中所起到的消极和积极作用;他们认为对于个体有危害的基因变异或病原体寄宿并不一定只对人体产生削弱和破坏作用,而是与个体相生相伴地在互相影响的共生环境中去帮助个体能够有去抵御另一些病原体从而不断地去发展出更好的适应与对抗生理机能,使个体在被寄生的同时也能够进化出能够生存繁衍的更好的复制基因。
(原创保护文章,版权属于作者,任何形式转载、转运请联络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