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

2022-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轩窗翰墨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网图侵删

译文

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名。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的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

因此,总是在消解欲望时,才可看出起源的奥妙;总是在保存欲望是,才可看出母体的广大。起源于母体,这二者来自一处而名称不同,都可以成为神奇。神奇之中还有神奇,那是一切奥妙的由来。

解读

“道”是老子哲学的精髓,它贯穿于思想体系始终。“道”是宇宙人生及万物最本质的元始状态,是已经超越了人感知范畴的一种精神境界。但是,道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与万物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道无处不在,处处在。

由于,道是形而上学,因此,以有局限性的语言文字,使无法把道的奥妙诠释的通透明晰。语言文字是相对存在的东西,而道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所以语言文字对道加以阐释有可能难于望其项背。因为,对道的体验只能依靠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真正的大道是不可言说,不可命名的。

无法给任何东西命名的时候,是万物的本初阶段。等到事物有了形象,有了符号,有了名称时,就会生长,发育、成熟。诚然,无名的道需要了悟,只有凭借有名的智慧去发现道的存在。没有有名作为求道的基础,就无法体悟大道无形的真实体验,所以,悟道而成就圣者,皆源自于有名,亦就是有名为万物之母。

“常无欲”和“常有欲”的调伏与驾驭,是如何契入“大道”的手段和方法。因为,“贪欲”是一个人觉悟之道上的拦路虎,欲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一切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背道而驰,遭到彻底的失败。只有在看清自我的表象,探究事物内在的本质,彻底消除自身固有的私欲时,才能洞见道之不可思议的深奥与广大。

当然“无欲”和“有欲”在名相上有所异同,是对自身意识的两种不同的作用而已。其实,二者的底层逻辑,都是无为的范畴。如果用接近道的智慧来让有欲的心,转化为无欲的无为境界;那么,就会与道融为一体,拥有不可思议的智慧,才能切身体验“道”的广大无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