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背诵:李白《古近体诗一百零七.赠易秀才》
2024-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午夜狂想曲
李白《古近体诗一百零七.赠易秀才》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
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
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
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注释、译文及赏析:
**注释**:
1. 解长剑:指解下佩剑。
2. 投赠:赠送。
3. 犀象:犀角和象牙,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
4. 精光:指剑的光芒。
5. 蹉跎:虚度光阴。
6. 窜逐:放逐,流放。
7. 虞翻:三国时期吴国的学者和官员,因性格耿直而被流放。
8.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以悲秋之作著名。
9. 芳桂色:桂花的美丽颜色,象征美好的品质。
10. 古松姿:古松的姿态,象征坚韧不屈。
**译文**:
少年解下长剑,赠送之后即刻分离。为何不能斩断犀角象牙,让剑的光芒在往昔闪耀。
岁月虚度,您自当惋惜,遭受放逐,又是因为谁呢。地处偏远,如同虞翻老去;秋意深浓,如宋玉般悲愁。
徒然摧折了桂花的芳色,却不能使古松的姿态屈服。感激您平素的情谊,以这劳歌寄托此辞。
**赏析**: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与友人分别或友人遭遇困境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感慨以及自己内心的不平。
诗的开头描绘了分别的场景,接着感叹时光的蹉跎和友人的不幸遭遇。用虞翻和宋玉的典故,进一步烘托出友人的悲愤和无奈。然而,即使面对困境,友人仍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就像古松一样。最后,诗人以感激之情和一首劳歌来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在对友人的同情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开篇营造出一种慷慨激昂又充满离愁别绪的氛围。“解长剑”这一动作可能象征着少年的壮志与决心,而“投赠即分离”则凸显了分别的仓促与无奈。
“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遗憾,暗指曾经的理想未能实现,剑的光芒也在岁月中黯淡。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这两句着重描写友人对虚度光阴的自怜以及被放逐的缘由。“蹉跎”一词深刻地体现出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而“窜逐”则强调了命运的不公。
“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运用虞翻和宋玉的典故,将友人所处的偏远境地和内心的悲愁形象地展现出来。虞翻因直言被流放,宋玉悲秋以抒怀,都与友人的遭遇和心境相呼应。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此句以“芳桂”的凋零喻指美好事物的被摧残,而“古松姿”则象征着友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屈的意志。
“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结尾处诗人表达对友人平素情谊的感激,以一首饱含深情的歌辞来传递这份复杂的情感。“劳歌”往往带有忧伤和感慨之意,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友人的牵挂。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友人遭遇的描述,既抒发了对友人不幸的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