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的送别
这年秋天,徐乾学被降职了,放还家乡,和他同样遭遇的还有一位蔡启僔,两人都是康熙十一年顺天乡试的主考官,自然也都和成德有着座主与门生的这层师生关系。
科举考试,即使在最公平的时代,也不完全凭借才学,因为政策上有个要求,要在各个地区取得平衡。也就是说,即使最差的江南考生也考得要比最好的塞北考生好,但根据名额的分配比例,塞北考生一定要中举几个才行。徐乾学就犯了这个规距,被人弹劾,回乡去了。
为二位老师送别,成德感觉到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接连发之于诗词,《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组诗和《即日又赋》都是写给徐乾学的,写给蔡启僔的是一首词,很快便比他的诗流传得更广。成德后来回忆起这段事情,觉得就是从那时候起,自己认可了词比诗更适合自己的气质。他也许成不了一个好的诗人,却是一个天生的词人。
那首词是这样的: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着莼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销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兖兖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
《摸鱼儿 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送别之词,倒有几分像是辛弃疾的长调。当初名噪一时的秋水轩唱和早已把稼轩风吹遍大江南北,自然也没漏掉近在咫尺的京华。
蔡启僔回到了老家浙江德清,在成德的生涯里,他就是这样一个过场人物,以后也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叙述里了,徐乾学也回到了老家昆山,一个获罪被贬的官能掀起多在风浪呢?但获罪不能瓦解一位官场精英的能量,徐乾学回到昆山,不但掀起了一番风雨,甚至还逼死了一位身负朝廷品级的同僚。徐乾学的品行向来便饱受讥议,这件事便是各种讥议的一大由来。
以上内容取自苏缨《一生最爱纳兰词》
之前写的时候提过作者和书名,但不知道提书名会不会被锁,所以没有特别声明,不锁的话以后都这样声明一下。
原文是徐乾学勒索案,因为文章涉及的一些东西我就不搬运了,觉得敏感有被锁的可能性。有些人即便是失势了也不能小看他们的能量,仍然能够兴风作浪。
基本上这个时间对成德影响很大的人都已经出场过了,再之后就是他的成年了,也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开始。还有最后一篇文章渌水亭:为了告别的聚会,这个有点长估计会分几天搬过来。今天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