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一种妥协
“渔村”是什么?这是我在本周薛兆丰老师课程里面看到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为了说明什么,也不是在证明什么,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事实,就是一个结果,放在那里,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缩影,是我们人类各种制度的一个体现方式。
在这个渔村的故事里面,出现了一个表格,两个图形,图形里面的四条曲线展示了很多内容。一条先上升再下降的边际收益曲线,作为这个图标的基准,由它产生了平均生产率的曲线,这条曲线被边际生产率曲线从碗底穿过,一条平衡不变的边际成本曲线,还有一条先加速上升,再加速下降,最后掉头向下的总生产率曲线。
图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边际生产率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总的生产率达到最高点,当继续投入边际成本,那么总生产率开始了下降,那么就得不偿失,但此时的总产量还是在增长,就像开车一样,当你开始减速的时候,你还是在往前走的。这就是图形告诉我们的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这个渔村里面存在着这样的四种制度,互相交替着,不断取代着,没有哪一个可以永远保留,也没有哪一个是不存在的。它们是集体所有制、私有制、全员所有制和政府所有制。
有一天,一个渔民发现了一条船,这个时候他很开心,因为再也不用只在岸上打鱼了,在船上可以打更多的鱼。这个时候,有人要上他的船,他很乐意的接受了,因为有人帮忙,协作共赢,但最后船上的人会限制一定数额的人上船,因为再有人上船的话每个人平均收益将要下降了。他觉得是船上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这么多鱼,所以他选择了集体所有制,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政治权,也拥有平等的经济权。
但是集体所有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每个人都只盯着平均收益这一个数据看,使得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而且每个人目光都不够长远,他们只顾着自己眼前打鱼数量;还有因为每个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导致了进行任何的调整和改变交易费用都非常高,要征得每个人的同意。但大家还是选择了集体所有,因为这种制度清晰易懂,容易操作;公平公正,很容易使得大家心满意足;而且大家在一个大集体,谁也不会偷懒,不敢偷懒,彻底服从着集体主义。
但是船主的老婆不干了,她说自己辛辛苦苦的,结果你却把自己的船的权利平均分给别人,船主耳朵根子软听老婆话,所以决定采用私有制的管理方式。这一下子,上船的人能够得到的利益只能比在岸上多了一点点,而船主自己得到了最多的鱼,上船的人数也增长了很多。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工人如果觉得自己在船上除了打鱼还有其他方面的总收益比在这里大,就可以去和船主要价,因为工资是由在别的地方的机会来决定的;因为这个时候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是相等的,总收益达到了最大化;船主可以把船给转让出去,一次性拿到船的未来的所有收益;如果买了船的人,自己没有能力经营的话,他还可以雇人来经营船;最重要的是,船主开始关注这艘船的未来的收益,开始不断调整,创新,改良,使得这艘船的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随着财富的积累,船主越来越有钱,和渔村其他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这一下子所有人都不干了,有人带头有人反抗,一下在开始了革命,最后村长决定将船定为全员所有。很多人奇怪了,这和之前的集体所有有什么区别呢?集体所有制是在船上的人的平均收益开始下降的时候,就开始禁止人员上船了,但全员所有制每个人都有上船的权利,没人有权利排斥别人上船,所以这个时候当船上和船下的人的平均收益一样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再上船了,此时船的经济价值也就荡然无存。“公地的悲剧”就是由此产生,当权利全员所有,那么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最终使得权利最终没有价值。但同时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看到价值变小,自发的会通过道德、法律法规一切方法进行约束,使得损失最小化。
用尽一切方法,最终渔村说,这样把我们组建一个小的政府机构,可以保障各种各样的人的需求,这样使得制度更加多元化。当实施了政府所有制之后,没有了均衡点,到底为了谁,谁也说不清楚,也没有人知道。其中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变得模糊不清,在集体所有制里面大多数的代表在船上的每个人,在私有制里面大多数人代表的是船主,在全员所有制里面大多数人代表的是全村人,政府所有制里面这个大多数人代表谁呢?
其实每个制度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制度是尝试、筛选、存活、消亡的过程。我们人类就是通过这些过程最终不断选择最适合我们的制度,使得社会上大多数人满足满意,但随着时间流逝,又不断的改变。人有为所欲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但没有逃避自己做的选择的自由。我们现在社会里面,大多数国家都选择私有制,因为私有制相对来说是现在能够使得社会利益最大的一种制度,但私有制本身的成本也很大,制定制度、监管制度都需要大量费用,掰馒头随便一掰就好,但是分金子却需要上称才能分。
制度看起来限制了人类的自由,对我们产生了很多的约束和限制,但其实是为了促进人们的利益而做出的妥协,制度的产生带给了我们更好的生活,和更多的选择,我们用一种制度替代了另外一种制度,我们用一种自由换取了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