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家有3套房却偷遍杭城,习惯的力量真是可怕!——《习惯的力量》书评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书山寻路蔡学士

最近一则新闻刷新了我的三观。事情是这样的:

4月27日上午,杭州蒋村派出所接到报警:两辆停在店门口的电瓶车被盗。民警杨斌、黄奕静立即开展调查,视频作战室同步处警,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沈某。

当民警找到沈某时,他正在办公室里休息。民警问:“电瓶车是不是你偷的?”。

沈某从办公室的座椅上站起来说:“是的,是我偷的。那天我上班经过那里,看到好几辆比较新的电瓶车,而自己的电瓶车比较旧了……先偷了一辆白色的,后来发现不是很好,第二天就又去偷了一辆黑色的。”

沈某补充说:“我就感觉手痒了,想偷东西,停不下来!”

该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事实上,民警们对沈某也是印象深刻,因为去年5月份,沈某在蒋村偷了一整箱明虾,而那箱明虾,他既没拿去卖,也没自己吃,就这样放着。为什么偷虾?他也说手痒。

这种“偷盗瘾”真是令人嘀笑皆非,我突然想起之前阅读过的《习惯的力量》里的一句话:你无法根除坏习惯,你只能改变它。

是的,坏习惯会持续一辈子,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只会采取强硬的措施去戒除,而他们的行动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我想新闻里的男子沈某也是如此。

我过去也是这样,不懂如何改正坏习惯。直到我阅读了《习惯的力量》,才开始实践里面的方法,用好习惯来替代。

习惯的力量

本书作者杜希格先生是《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撰写过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报道,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国家记者奖、乔治•伯克奖、杰拉尔德•勒伯奖等众多奖项,并在2013年荣获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在本书中,作者用了很多案例(老鼠实验、猴子实验、匿名戒酒社等)对习惯的原理进行分析,告诉我们习惯的组成机制,最后提出“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重塑自己的习惯。”这也是我对本书最欣赏的一句话。

而且作者并非夸夸其谈,他在书中也提供了重塑习惯的方法,以“每天下午去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这一习惯为例,详细给出了重塑习惯的步骤:

  1. 找出惯常行为。比如每天下午去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这一习惯的完成行为是“下午从桌子旁起来,走到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然后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吃”。
  2. 用奖赏做实验,将实际渴求的对象分隔出来。尝试不去咖啡厅,或者去了咖啡厅买了别的东西,又或者直接去和朋友聊天。
  3. 用要素分析找出引发习惯的暗示。包括时间、地点、情绪状态、周围的人、之前的动作等等。
  4. 制定计划,改变行动。

我们再来看看之前那个新闻。新闻中的沈某并不是一个穷人,他有着稳定的工作,作为拆迁户,家中还有三套房子,但他盗窃轨迹遍布大半个杭州。

而这种“偷盗瘾”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他在2014年、2015年就因为盗窃罪被判刑过。并且,正因为他的“偷盗瘾”,他的妻子跟他离婚了,孩子也不跟他住了。

所以说,一个坏习惯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我们有责任重塑自己的习惯。

图片来自免费图库Pixabay

最后附上我对本书的总结和思维导图,仅供参考。

  1. 习惯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它的力量很强大,但本身也很脆弱。
  2. 弄清习惯背后的科学原理,我们可以学会将习惯拆分重组,满足自己的要求,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3. 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组成,要创造一种习惯,还需要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习惯回路
  4. 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5. 要改变习惯,你必须有意识的寻找到习惯回路中的暗示和奖赏,保留它们,并且通过测试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6. 为了永久的改变习惯,我们必须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并且有决心去改。
  7. 成功的营销活动、组织机构和社会运动,都离不开成功的核心习惯
  8. 成功并不需要作对每一件事情,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利的杠杆。换言之,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找到核心习惯。
  9. 将锻炼意志力转化为习惯的过程:在困境发生之前想好解决措施,然后在困境来临的时候依法处理。
  10. 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重塑自己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思维导图_副本.jp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