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纪事(六):起早贪黑求学路
四年级读完,就从本村的小学毕业了,开始到邻村上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了,起早贪黑的上学路便开始了。那条不远不近的路,我走了四年,风雨无阻,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刻骨铭心的故事。
上学路程大概有五里路,山路,走出村上山,爬到山坡顶上的豁口处再往下走,就到了邻村。平常大概半小时,小学生边走边玩要稍稍慢一点。因为是上坡,从村里爬到豁口处,往往还是要出一身汗。我们村是一个北、西、南环山的小盆地,那条路,正好就在村子南边山坡上,整个村子都能清楚地看到路上走的人,夕阳下,甚至能看到是谁。每到上、放学时候,就会有浓密的说话声。
到了五年级都需要到邻村去上。我上五年级那年,我们村共有二十多个人在邻村上,还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每天早上,从家里出来一路喊上同村的同学,到村口,基本上都会汇集到一起了。一路上便三五成群的开始说话聊天,聊什么的都有,有聊昨晚上电视剧的,有聊村里邻里邻居奇闻怪事的,有聊某个人趣闻秩事的,有聊老师的,有聊同学的,有聊作业的等等,什么都有。聊着天,也不感觉累了,走路也快了,要不了一阵就到学校了。这样的上学路,保持了四年,所不同的是八年级的老生毕业了,又有五年级的新生补充了。夏天还好,迎着太阳,迎着朝露,上学路上也多了几份热闹,冬天就不一样了,早上冷,天没亮就出发了,有时候到了学校天还没亮。
有一天冬天的早上,我和弟弟很早就起来了,看了电子表是七点钟,沿路喊上了几个同学就往学校走了,月光的作用下世界很明亮,似乎白天一样,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村口、路上人很少,几乎就我们几个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学校,学校里一个人都没有。在校园里晃荡了很长时间天才亮了,慢慢才有人来了。手上也没有手表,不知道几点了,早上听住校的老师说,我们几个人两点钟就把他吵醒了。听了他的话,吓我一跳,原来是早上迷迷糊糊把一点看成七点,一骨碌爬起来就往学校走了,幸亏农村治安好。
放学也差不多一样,都是三三两两,说说笑笑走一起,说的最多的就是老师上课如何如何之类,比如那个很能打人的年轻老师今天把某某打了,哪个老师出题考谁谁,怎么糊弄过去了,等等。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正在说我的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是能打人出了名的,我正在绘声绘色地说他早上上体育课如何修理我了,结果一回头,他就在我身后听,吓得我立马噤声。
因为路程不算太远,所以中午放学还是要回家吃饭,吃完饭也不敢再玩,赶紧就往学校走。夏天中午休息时间长些,可以午休一会儿。
雨天、雪天是最难走的。那时候农村都是土路,下了雪还好,有点滑,走小心就好。可是下了雨,那条路就会被雨水泡软,黄土就会变成一层层的泥巴,走起来又滑又脏又累,往往到学校就裤腿上全是泥。运气不好的时候,雨天雪天摔跤也是常事,基本上都会遇得到。四年里,我被摔过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了。
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打架也是常事,往往是走一路,骂一路,打一路。不过,那时候打架归打架,两三天后又在一起玩了,谁都少不了谁。
那条路,应该是我最熟悉的路了,四年里,不管天多黑,也不会打趔趄,路上的坑坑包包都太熟了。上学之前,走那条路去外婆家,那儿毕业后,大姐嫁到了那个村,走那条路去大姐家。那条路,承载了我的很多过去,毕生难忘。今年过年回家,又陪着母亲走了那条已是十多年未走的路,还是那样熟悉,村里的什么都变了,那条路,还是没有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