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年的话,才发现大多都是错的
你不说,别人怎么懂
以前在网上看过一句话,“懂你的人,你不用说,不懂那你的人,你不必说。”
貌似很有道理,但
你不说,别人怎么懂!
最近在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里面说了一个例子。
一个妈妈,在参加完非暴力沟通研讨会后,脸色苍白。
她意识到一件事,
当她女儿担忧的问她时,
她答道:“36年来,我一直生你爸爸的气,因为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而现在我才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和他说过我真正想要什么。”
在女儿的记忆中,妈妈确实总在委婉的表达自己,而不是直接说出她需要什么。
不把自己需要的直接说出来,别人怎么会懂呢?
你不说,痛苦的还是自己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我们没有这种直接表达自己需要和感受的习惯。
但不说出自己的需要,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一位女士回忆到,小时候家里极为贫困,只要她想拥有一点东西,哥哥姐姐就会教训她:“你知道家里很穷,怎么还这么贪心!你以为家里就你一个人?”于是,她也就不敢说出她需要什么。
有一次,她妹妹在阑尾手术后得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那时14岁的她是多么想要那样一个装饰有小珠子的钱包啊!但她不敢说。
接下来发生什么呢?
她假装病痛,并一直隐瞒家人。家里人带她去看了几个医生。医生无法作出诊断,于是就决定做手术检查。对小小的她来说,这太冒险了。不过,她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钱包。收到礼物的喜悦让她暂时忘记了手术后身体的痛苦。
接着,有两个护士走进了病房,其中一个把温度计放在她的嘴里。还是小女孩的她高兴的把钱包递给另一个护士看。护士很惊讶,说道:“哦。给我的?为什么?谢谢!”她收下了钱包!
小女孩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告诉那位护士:“我不是这个意思,请把钱包还给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的痛苦!
说了,不会表达也白搭
不表达自己的需求是一种痛苦,而不好好表达自己的需要,痛苦的是两个人。
面对很晚才回家的丈夫,妻子可能更常说:“你为什么这么晚回家,我很生气。”而不是说:“你这么晚回家,我很生气。因为我想要你多陪伴我。”
前者,有种指责的语气。我们面对指责一般都是进心反驳和辩护,其结果,也就达到不了妻子想要的陪伴。更大可能是吵一架。
后者,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就更容易让丈夫了解到妻子真正想要什么。
前者是暴力的语言。
后者,是非暴力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收获爱的语言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不中听的话,
举个例子,
“我从未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
面对这样的话,我们会有四种反应。
第一种,认为自己犯了错。并在心里自责:“原来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自我厌恶。
第二种,指责对方。反驳说:“你怎么这么说,我一直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会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这四种方式,你是哪一种呢?
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外界不中听的话。别人说出的不中听的话,往往都是他的需要没被满足。而不是你的问题。
我们都是满足了,就开心愉悦幸福。不满足,就伤心懊恼气愤。
负面的感受代表着未被满足的需要。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及好好沟通呢?
第一步,观察: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第二步,感受:了解他的感受是什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需要,了解他的需要是什么,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四不,请求,表达自己的请求。
打个比方,上面对话可以这么进行。
“我从未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
“我的什么行为让你觉得我是自私的人?”
“你经常在客厅把东西乱放。”
“你是因为我乱放东西,你很喜欢整洁是吗?”
“是的,我想要一个干净整洁的客厅。”
“好的,你刚刚说我很自私,我很伤心,因为我觉得你不信任和接纳我。如果你觉得客厅不够整洁,我们每人一天负责整理可以吗?”
“可以可以。抱歉,我刚刚那么说不是故意的。因为我看到这些乱放的东西,觉得烦躁。”
这种沟通方式,就是非暴力沟通。
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就是爱的语言。
它可以让我们彼此沟通顺畅,彼此尊重,满足我们彼此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都在谈爱,可是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常常连语言都是暴力的。
好好沟通,好好爱!
祝幸福~
作者:小唯|心理学发烧友、读书、思考、践行
公众号:简单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