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那些故事怀旧走近儒雅作者系列Dv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2018-02-22  本文已影响1176人  静静的白莲

陕西关中地区过年或者红白喜事,必有几道蒸碗作为硬菜诚待宾朋好友。

大年初二是女婿给老泰山拜年的日子,提上四色礼(烟,酒,茶,点心),领着媳妇孩子,给老丈人家拜年去。今天梅妹和妹夫外甥来给姥姥舅舅拜年,自然是准备了臊子面和硬扎菜招待。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对于过年,总是小孩喜欢大人难,奶奶常说:有钱了过年,没钱了过难。问题是谁也躲不到年的那边去,有钱没钱都得过。却总还是有那么一种,无法溢于言表,既怕又盼的期待。

关中的年味是什么?是乡下爹娘眼巴巴的祈盼,是亲朋好友的互相问候的你来我往,是家宴上七碟子八大碗的美味佳肴,是厨房顶雾气腾腾的炊烟,是柴火锅里的年味悠长......

不言而喻,这传说中的“八碗”,在陕西指的就是八道蒸碗菜,也是关中老陕嘴里常常念叨的“八大碗”。

蒸碗对于关中人的情愫,除了丰盛排场的仪式感之外,还寄托这对家人这一年来辛苦劳做的丰赏犒劳。

一年到头,外地的,本地的,城里的,乡下的,不约而同从各处回家团聚。男的打扫庭院,女的蒸馍炸肉,准备年夜饭和过年待客的蒸碗。

把对家乡的思念,和家族来年的兴旺发达,最后都寄托在这几道压轴的菜肴中。

三十贴对联,挂红灯,门神土地齐敬全,窗花福字添喜气,财神爷居中五福还,列祖列宗请回家,欢欢喜喜过新年。

大年初二第一波拜年的亲戚来了,家宴规格自然隆重。上午吃完臊子面,下午还要做宴席,蒸碗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在酒足饭饱的恍惚之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诉说着过去的回忆……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关中人之所以对蒸碗念念不忘,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面上的排场和待客之道的张扬。年节天气寒冷容易存放也是原因之一,年前做好,客人上门,锅里和馍馍蒸热便可以上桌。

互相拜年的时候,吃完臊子面,馏上花馍和蒸碗,三下五除拌上三两个凉菜,再炒上两个热菜。客人们和男主人互相寒暄问候的话还未说完,对留在唇齿间的臊子香味仍意犹未尽时,一席丰盛的美味佳肴已被主妇们端上桌,只等入席。

婆婆做蒸碗在村子里最有名,手艺毫无保留的全部传给了我。从买肉到切,调味,煮,蒸,炸一点点的渗透入门。

蒸碗主要有夹沙肉,梅菜扣肉、粉蒸肉、小酥肉,八宝甜米饭,四喜丸子等几种花样。香酥软糯,有甜有咸,是陕西有名的几道仪式感很强的美食。因食材经过处理后要放在黑底碗内,加以调料,用大火蒸制而成,所以被称为蒸碗。

这几道蒸菜味道各有特色,甜糯软烂,咸鲜有余,健康少油,香味浓郁,老少皆宜。蒸碗除了被冠以丰盛美食的美誉之外,还承载着一年到头辛勤终有回报的仪式感。

除了甜盘子是素的以外,其他几个都是荤的,热乎乎的蒸馍夹遍所有自带回味的蒸碗,香远悠长。

蒸碗看似简单,实际上,从食材的选购,到腌制,上色,裹芡,油炸,到最后摆盘。蒸的火候和时间,都是十分讲究的,厚重的仪式感让蒸碗更加备受老陕的喜爱。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蒸碗的仪式感除了红白喜事在席面上,给主家争回面子和荣光。过年时更是尤为强烈,蒸是方法,碗是形式,内容不言而喻。

蒸的方法在于火候大火急攻,小火闷蒸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入味。碗的形式注重于摆碗和放置,内容咸鲜甜辣而丰富(后详)。因为蒸碗的食材上笼蒸的时候,是装在碗内,蒸熟出锅装盘时,需要盘子扣在碗上倒翻过来,方可端盘上桌,所以还有的地方把蒸碗叫扣碗。

回老家过年总不能天天下馆子,家宴是主要的待客之道。主人的热情,体现在蒸碗的好食材好手艺里。肉香而不柴,汤浓而不汪,饭甜而不腻,不仅特有的家常仪式感爆棚,而且还有特殊的回味。

每年腊月二十九的任务就是做蒸碗,雷打不动。买什么肉,需要多少,婆婆早早的都给说好了。近几年不用说,早早地一样不拉,齐齐备好,只等放假,回家完成那些年妈妈饭里悠长的年味。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吃的都和过年一样,婆婆就说少做几样。只做了家里人都爱吃的八宝甜饭,小酥肉,粉蒸肉,夹沙肉,四喜丸子和梅菜扣肉。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六样各做六七碗工作量也不小,需要规划一下时间,按部就班,才能从容不迫,不慌不忙的完成这些过年的仪式感。

早上第一件事泡好了梅干菜,再烧水煮肉。五花肉带皮切成五六公分宽的长条,加入葱姜,花椒,八角,桂皮,辣椒,盐煮熟。大概半小时,用筷子扎一下肉,能扎透火候刚好。趁热在肉皮和四周抹上蜂蜜风干晾凉,一会走油锅要炸成焦糖色。

甜米饭和其他蒸碗做的的方法和形式都大有不同,可以利用煮肉的时间,先做甜米饭。八宝甜饭是一道由糯米红豆和干鲜果脯精制而成的甜饭,寓意是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舀两碗糯米泡好,一碗米可以做三碗甜饭,按照带亲戚的席口,大概要做六七碗,两碗米足够了。洗好了大枣去核切丝,葡萄干,蜜枣,枸杞做配料。

婆婆在电烧锅里也煮好了糯米,米芯展开刚好,大概七八成熟,蒸的八宝饭才粘糯香甜,略带弹牙。

米沥干捞出后,撒入白糖搅拌均匀,压瓷实就可以展现蒸碗丰富的摆放形式感,如何摆碗和置放辅料,是一到好甜饭的翻碗后的招牌。

水果,干果,果脯切成各种造型,都可以摆放出甜饭诱人的喜庆甜蜜。传统的八宝饭最少需要八种以上辅料,所以称八宝饭。一般都是青红丝,核桃,大枣,蜜枣,红豆,芸豆,葡萄干,花生米,颜色造型任意搭配。

如今的八宝饭,用水果较多,口感更加清爽,还有一股淡淡的果香。我做的六碗,形态各异,碗内先刷一层油,翻盘子的时候就很容易取下来,碗底摆放的造型也不会破坏。一般都是中心放大枣或者核桃确定好,依次分开颜色摆放图案。

今年增加了水果,一只橙子更添加了别样的形式和喜庆艳丽的颜色,略带酸甜的口感。橙子切片摆放碗底中央,旁边依次摆放核桃,蜜枣,葡萄干,大枣等辅料给铺碗打底,做好压实放在一旁待用。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甜盘子做好后开始做小酥肉和粉蒸肉,这两样都需要生肉。小酥肉,舌尖上的品质,深受关中人们所爱。作为传统蒸碗佳肴中的名品,演戏必备,味道鲜美,嫩脆爽口,香而不腻,汤汁鲜美。

将五花肉切成一公分宽、三四公分长的条片,大葱,姜和大蒜一同切薄片。放在盆内,少许淀粉,面粉倒入,磕入鸡蛋混合均匀,滴入几滴白酒和提前腌制的葱姜水去腻除腥。肉条片都裹上一层鸡蛋面糊,腌制10分钟,待炸。

中火烧热锅中的油,待烧至五成热时将五花肉条片逐一放入锅中及时用筷子拨散(防止互相黏连)。转用中火炸制成金黄色,捞出沥油装碗。

倒入酱油、少许盐加高汤拌均匀,然后掉入肉碗中,汤汁不用没过肉,然后再在肉上面加入姜丝,葱丝,辣椒丝,八角,香叶,桂皮,花椒各少许撒在炸熟的肉上,就可以上锅蒸了。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下来做这道鲜香美味,益气养血的粉蒸肉。五花肉加米粉蒸制而成,其中猪肉补肾养血,大米补中益气。传承传统工艺,结合地方口味,肉质软糯,鲜香浓郁。

去皮的五花肉片,切成两三公分宽,四五公分长的三四厘米厚的薄片,再用米粉腌制。婆婆说超市卖的米粉磨得太碎,不弹牙,就自己炒了米粉,调制了麻辣五香两种味道。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干糯米洗净,八角、花椒都准备好,再把大米放入炒锅中,小火慢慢炒。炒到大米颜色发黄,糯米有点膨胀时就好了,倒出来。取出了家里一年不用的砸辣子铁杵砸米粉,咚咚声声,仪式感一下就被砸出来了。米粉的粗细,取决于自己的喜好。

麻辣味加入花椒粉,辣椒面,五香粉,盐,几滴白酒,少许高汤拌匀。让肉汤泡软米粉,和肉片充分融合入味,红艳麻辣。五香祛掉麻辣调料即可,咸鲜糯香。拌匀稍稍腌制半小时,装碗待用。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梅菜扣肉,这道汉族传统名菜,历史久远,久负盛名。这道传统蒸碗系列的金牌产品,婆婆让我操作。五花肉与梅干菜通过精心烹制,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腻,食之软烂醇香。

标准的五花肉已煮熟,抹了蜂蜜粘裹待用, 其他的蒸碗均已做好。梅菜扣肉和夹沙肉要动油手,就一起做了

炸的时候炒锅里油的要宽,肉块能漂浮起,容易上色不糊。油烧热后,把裹了蜂蜜的整肉块,肉皮向下放入油中小火慢慢的炸,上色后再翻转,每一面都要炸一下,直到表面出焦糖色为止。捞出上色的肉块放一边凉晾待用。

炸的时候要注意抹了蜂蜜的肉入油会爆,尽量小火微炸,防止烫伤。晾凉后的肉块切成三毫米左右的大肉片,肉皮朝下整齐的码入入蒸碗中。横着叠放8片,左右各一片,十全十美。

接下来调汁,捞出泡好的梅菜,洗净切碎,多洗几次,有的里面泥沙较多,会硌牙,这就大煞风景了。梅菜内放几块豆腐乳遮盖梅菜的咸味,增加鲜味,豆腐乳的发酵更有醇厚感。

再加入少许生抽和高汤搅拌均匀,放在肉片上,汤汁不要没过肉片,够梅菜吸收就好。上面在放几粒花椒和葱姜丝,一碗梅菜扣肉的仪式感和形式就结束了,只待上锅闷蒸入味。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夹沙肉将炸好的肉连刀切片,将豆沙夹入肉片,码入碗内蒸至酥软。这道蒸碗白里透红,鲜香甜糯,肥而不腻,最受老人喜爱。红豆沙益气补血,夹沙肉酥软甜糯,色香味俱全。

这道菜需要红薯做配菜(有的地方是糯米),传统的关中夹沙肉则是红薯去皮切条油炸上色,铺在码好的肉片上垫碗。

关于红薯垫碗一般老陕是不屑的,对瞧不上眼的人事物均用此物来形容。尤其是人,被说成垫碗子的红芋,就是窝囊的象征,永远被压在肉下滥竽充数。

炸好的大块五花肉连刀切片,不要切断,豆沙选用那种带颗粒的,吃起来比较有质感。

切“连夹片”即第一刀不切断,第二刀再切断,将豆沙挤入连夹片中,合起来压平整。再将夹好沙的肉片,带有肉皮的那一面朝下,依次摆放在碗底。也是横放八片,左右两边个两片,最后码上炸好的红薯,放上几块冰糖即可。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夹沙肉最难的地方就是切“连刀夹”,白莲有个窍门,将肉块放入冰箱中急冻一下,肉块稍硬一些肥瘦相间比较好切。

那些农村做席刀工好的厨师,切出的“连夹片”又薄又大,加入豆沙后,经过长时间闷蒸,肉片薄可透亮,透出里面的赭红色的豆沙馅,红豆沙透过肉片若隐若现。

一碗好的夹沙肉入口翻过后肉片整齐叠加,肉皮颜色红亮,吃一口毫无肥腻感,入口即化,肉中肥油历经猛火急蒸后全被豆沙充分吸收,只剩下甜蜜软糯。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最后做个四喜丸子,福禄寿喜,满堂吉利。四喜丸子由四个蜜橘大小的大肉丸组成,寓意为人生福、禄、寿、喜四大喜事,是传统宴席中的压轴菜。四喜丸子尤为看重其肉质,肉质是猪后腿肉。

后腿精瘦肉剁碎切成肉糜,滴入几滴白酒去腥,再加入葱姜水打入两个鸡蛋,少许淀粉和面粉。凉馒头去皮揉成碎末,如果有料理机是最好的选择,会助你一臂之力。

先将鸡蛋打入肉馅,拌匀后分次少量的加入葱姜水,每次加入水以后,都要朝一个方向搅拌,直到肉馅不在干涩。

然后加盐,料酒,生抽各一汤匙,菜油少许拌匀。手心抹少许油不宜沾手,取大约手掌心大小的一团肉馅,放在手掌中,两只手来回的交换,摔打肉团,使肉团在两手之间的交替中,变的结实逐渐成型。

锅中倒入菜油(油量大约在锅的1/2处,能浸没丸子),油温7成热时,放入肉圆,炸至表面金黄,大约2分钟左右。

在炸肉丸子时应注意火候与油温,采用浸炸的方式,炸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想口感更柔软好吃,肉最好自己剁,细切粗斩,大小要如米粒,不能剁太细,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有颗粒感。

炸好的丸子码入四个于碗内,浇入少许高汤,在充分吸汁让丸子膨胀松软一些。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荤的炸好素的四喜丸子也做几个,主料有:香干,杏鲍菇,香菇,鸡蛋,淀粉,面粉,馍花。配料有:盐,生抽,糖。

做法如下:杏鲍菇,香菇,开水焯熟,晾凉捏干和香干一起用料理机打成细沫,再加入馍渣和调料搅拌均匀。将拌好的原材料团城橘子大小的丸子备用油炸,炸出变色硬皮捞出置入碗内,素丸子蒸20分钟就可入味。

素丸子翻转的时候尽量小心,容易炸散,需要急火,迅速封住皮至硬就可以了捞出了。

四喜丸子翻碗后需要调汁。锅内放水,放一点点生抽上色,调好水淀粉,一点点加入到锅内,保持粘稠不是很干,将调好的汁均匀的浇在四喜丸子上,周围可摆放绿色蔬菜做装饰,即可大功告成!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全部做完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婆婆早已烧开了一锅水,锅里面可以放上下两层篦子。底下放上带汤的梅菜扣肉,小酥肉,夹沙肉,上面放上甜米饭,丸子粉蒸肉。

蒸锅里的水要足够,急火大气蒸上两个小时,不急着取出,闷蒸的第二天早上取出。既不烫手,汤水也充分的被配菜吸收,捂上保鲜膜放入冰箱,或阴凉处。

所有的蒸碗吃的时候,连碗在整热,取略带深沿的盘子,翻盘上桌。

特别说明的是梅菜扣肉和小酥肉,上席前取出蒸碗倒出汤汁,捡出调味配料。然后拿出一个适中的盘子扣在蒸碗上,把肉从碗中倒扣在盘上;将倒出的汤汁重新倒入炒锅中,加少许鸡精烧开,然后把汁浇在肉上,肉上撒些绿菜星装饰即可。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经过多道手续的仪式和蒸的形式,味道各异,形状不同的六道年味压轴菜,才算是大功告成。如今忙于工作,回忆起那时候吃过的蒸碗,还是依旧会馋的流口水!

如今过年想要吃上一碗儿时味道的蒸碗,真的很难。很多人说现在年味淡了,其实是少了很多过年的仪式感,比如这蒸碗,不是没味,而是没有找对味儿!

初二待女婿,中午吃过臊子面,婆婆早早地催促蒸上碗子和馍馍。一阵忙碌后,一桌子美味佳肴勾引着每个人舌尖上的食欲。

年味也随之弥漫开,从餐桌携带着祝福和笑声,飘过小院,直到有乡愁的远方……

那些年妈妈饭里的年味(7)——思乡的蒸碗回味悠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