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梦读书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习大大力荐的作品,你值得拥有

2017-05-06  本文已影响93人  hello_bin
平凡,亦即非凡
最幸运-莫过于与一本好书邂逅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路遥我认识,当年下乡办事时还和他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

我不喜欢看小说,总感觉篇幅太长,无法耐心品味阅读一本完整的小说选集。就连中考考纲里要求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都是考试前抽一些文段做题。上大学课余时间充裕了,决心看完路遥的巨作《平凡的世界》。原本以为会坚持不下去,却不知一开始就被吸引进去无法自拔——那是暑假,一段充满余味的时光。

“《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具有厚重历史感和浓郁人文情怀的精品小说,是路遥一生所见所闻的沉淀,笔下文字刻画了人生的跌宕起伏。”

爱情

爱情,在路遥笔下黄土高原那片生活艰苦的大地上,有着不一样的时代感,那么真切但极具戏剧性。

孙少安与田润叶,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在双水村长大。不同的是,孙少安家庭十分贫苦并且不是本村人,而田润叶是村委书记的女儿。身处那个思想经济落后的年代,身份阶级界限似乎就早已注定他们的爱情不会有结果,即使他们那么真挚地爱过彼此。
孙家生活可以说是有上顿没下顿,孙少安作为长子,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以及与父亲一齐为生计操劳的重任。他没读过几年书,但是干起田活可谓有模有样,年纪轻轻就当上生产队队长,集体劳动从不偷懒含糊,重活难活都自个揽上,深得劳动人民之心。
田润叶是村委书记田福堂的女儿,虽说农村生活拮据,但田福堂毕竟有个一官半职,家人温饱基本不成问题。田润叶没有早早弃学,未婚前是一名教师。可以说,她是农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有着高学历不用像普通农村女孩一样嫁给农民,然后过着日出到田里耕种、日落回家做饭的农村妇女生活。
造化弄人 田润叶与孙少安,爱的是那么痴情,爱的是那么无力,爱的不得不屈于现实
从田润叶主动向孙少安表白,我们就知道这份感情是有多牢不可动。但与此同时,他们两也开始为了彼此终身大事而承受着精神折磨。
自打润叶向父亲田福堂说起喜欢少安并且决定与他厮守终身,就遭到田福堂的极力反对。少安起初还不甘心屈从于命运安排,屡次向田福堂示好,结果却是没好果子吃、没好脸色看,迎面袭来的是嘲讽与践踏。田福堂甚至陷害少安,想让他知难而退。润叶百般尝试,几次借着回乡制造与少安私下见面的机会,见着面了又生怕被田福堂撞见,留不得一点正常交往的空间。少安一方面为家境愁得直皱眉头,一方面又得承受田福堂的冷嘲热讽,迟迟不敢给润叶承诺。
就这样,藕断丝连的爱恋一直耽搁着没有结果。直至润叶为了自己二爸田福军的“政治命运”与李登云的儿子李向前结婚,少安娶了贤惠山西姑娘贺秀莲,叶、安微弱的爱情火花真正地熄灭了。这中间,润叶曾一度为了躲避李向前,几天几夜没睡一个好觉,眼睛哭得像被蜜蜂叮过一样红肿,瘦的不像样,脸色苍白,结婚几年也不肯与李向前圆房。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恋,宛如晚霞那样徇丽多彩,却稍纵即逝,剩下的,只有惋惜!****
要说浪漫,还得少平与晓霞。两个知识分子,都是学校学习成绩佼佼者,拥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思考问题方式有别于农村人,视野广阔。孙少平,自幼家庭贫苦,在学校吃最差的饭菜(有时候买不起还得挨饿),但是性格倔强正直,思维灵敏,喜欢学习看书,对同学也很热心(十足文艺青年)。田晓霞,大官田福军的女儿,性情豪爽,思维灵敏,具有批判精神、怜悯之心。
两人在高中时期是同学,都喜欢读书,田晓霞家里一有新书或者报纸都会给少平带上,看完之后彼此讨论,思想碰撞。共同的爱好以及孙少平身上善良上进的本性,让田晓霞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少年。
后来,由于家庭原因,少平没能继续攻读大学,而晓霞去了省城师范大学读记者专业。两人用信纸通信,孙少平不甘在农村度过一生,离开家里到外面揽工,一次意外契机得以去到煤矿厂挖煤,成为一名工人。
就这样,爱情火花升温,彼此也坦白心迹。虽说两人所处生活环境条件差异很大,不过精神交流却不存在丝毫障碍,少平干完工闲下来就会看书。晓霞不远万里去到煤矿区,去到他深爱男人工作的地方,与他牵手下矿井,即便下面阴暗潮湿!
命运无常,生命脆弱。当这对情侣打算携手见双方父母之际,上帝跟他们开了一个无可挽救的玩笑,把人的心刺得淌血,那么痛,那么痛!黄原市区突降暴雨,大发洪水,全市进入紧急救援状态。田晓霞自愿去到前线采访最新灾情,报导灾区情况。在紧急疏散群众过程中,为了拖救一名孩童,不幸被洪水冲走。当她把孩子托上安全区域撒开手之后,身影逐渐被洪水淹没,直至视线模糊,永远地离开人世。那一刻,时间停住了,伟大永存,悲伤也无法消逝。
我难以形容少平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情是怎样的,只知道作为一个读者,那一刹那我合上了书本,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亲情
“无论走到哪儿,家人都是我的牵挂祈祷。”
这部作品主要围绕着孙家的起起落落展开叙述,我想,每一个看过作品的人都会被孙家上上下下那股拼搏奋斗、尊老爱幼的精神所感染。
孙家老奶奶患有眼疾,常年卧病在床,家里每次蒸的白馍馍都是给她老人家吃。年轻人在田地里干苦累活,连饭都吃不饱,也不忘照顾家里老人小孩,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
孙家大女儿孙兰花,嫁给了二流子王满银。整天拖苦劳累,田活家务活统统包揽,二流子还时不时地在外面干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等别人为他收拾残局。其父孙玉厚、弟弟孙少安没少为他这一家子操心,赶上收成时期田活得帮忙干,二流子在外面捅出什么篓子还得管制。
孙家小女儿孙兰香上了大学,少平在矿区打工,每个月工资发下来就给妹妹寄过去生活费,自己留点吃饭,剩余的绝大部分就寄往家里了。
至于孙少安,当任生产队队长期间,少安就一直想着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集体生产个人积极性实在太低,无法满足踏实干活农民的收成要求,这样发展下去孙家永远都不会有春天。直至上头允许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他终于得以大干一场,孙家温饱问题才算熬出了个结果。
讲亲情、论奉献,我得为一个人歌颂——她原本不属于孙家,但自从来到孙家,便一门子心思全投在了孙家奋斗复兴之路,忙内忙外,不辞劳苦。她就是少安的媳妇,贺秀莲。秀莲嫁过去那时,孙家一穷二白,上有老下有小,可以说整个就一坑!她没有嫌弃,即使吃不饱也一直陪着丈夫干活,还因为单纯地心疼丈夫劳累饿肚子就把白馍馍夹给他吃而遭到少安拒绝和打骂。自家办起了砖厂,秀莲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起早贪黑,这中间经历了砖厂倒闭然后东山再起。付出、波折苦难,是她人生主题。可悲莫过于命运偏偏非常无情地让秀莲患上了癌症,然而细想这似乎又是必然,因为她没日没夜地操劳,积劳成疾。孙家走出了生活阴霾,走上发家致富道路,但与此同时,秀莲也即将离去。让人不禁想问,人生确实无法十全十美吧?!
不同年纪读者阅读这部作品应该会有不同感受。作为一名大学生,生活阅历不深,我最大感触是书本里传达的生生不息之魂、对未来光景充满期盼转而无限奋斗的倔强。共勉,好书值得推荐,值得品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