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十二)——决策立场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骏少的宅院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提出过一个“选美博弈”的理论,在一场选美比赛中,很多佳丽依次出来展示。作为观众的一员,你需要票选出一人。如果你选的这个人获得了最多的选票,成为选美皇后,那你就会得到最多的奖金。

在这样的前提下,你会选你认为最美的那个人吗?不会,理性人会琢磨分析多数人的选择,从而把票投给多数人认为最美的那个人,这就是选美博弈。

学者Dick Thaler曾经在《金融时报》上做过类似的实验,邀请华尔街的很多人共同参与一个游戏。每个人报出一个0-100之间的数,谁报的数字离平均数的2/3最接近,谁就胜出。

从完全理性的角度分析,这道题有一个最优解:“0”。所有人都判断别人都会往小的数字猜,最终大家报出的数字会收敛于0。但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总有一些不那么理性的人,猜了别的数,导致平均数不是0。实际也是,这个实验最终的平均数是18.91。

上面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你能否胜出这个游戏,取决于你能否准确猜到别人的想法,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

回到投资本质,金融市场恰恰就是在做这样的游戏,参与二级市场的人,最重要的是能够猜到别人是怎么想的。一个资产价格的高低,不取决于你根据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更多地取决于所有市场参与者的看法,看你能否机敏地捕捉到这些看法。

索罗斯的投资方式就是如此,在某个金融产品的价格已经超过价值时,只要预期大众心理会进一步推高价格,则会进一步追买。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是一路高歌猛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专家跳出来说目前的房价过高过热,有回调的风险,但大众的预期不断地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提升,打脸了这些专家。

因此,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心理学,来了解其他的市场参与者的想法,以此为据,来确定自己的决策立场和决策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