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说侠

民之安,民之宁,为侠之本-也说侠的内核

2020-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朽木笔记

武侠,以侠为核,以武为表。

这个武可以是武功,可以是医术,可以是机关术,可以是谋略,可以是义气,甚至,可以是勇气。

那么这个侠呢?

如同我们之前所说的,在长久的发展中,

侠和儒已经有了太多的融合。

忠、义、勇、仁、信。

这些都是侠客的特征。

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侠,就是基于义,守己所守,护己所护的行为和追求,

以及基于这种追求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权,不求钱财等等高尚品质,也都是侠的外在行为。

支持这个外在行为的,是侠的内核:义。

这个义,就是心怀天下百姓的大义。

而这,也是侠文学的内核。

某种方面来说,侠是民众对统治阶级的一种补全。

作为被统治阶级,民众最渴望的是明君,比如隋唐演义中的李世民,比如康熙私访中的康熙,在明君之后,就是清官,比如包拯,比如纪晓岚,清官之后,才是侠客,比如萧峰,金世遗,等等等等。

这个内核的核心,就是是否能让天下百姓过的安宁祥和。

倘若能够安宁祥和,那百姓的侠就是明君清官,

倘若不够安宁祥和,那百姓的侠就是绿林好汉。

侠,从来都是给予百姓安宁祥和的生活的那个人的投射。

让百姓安宁祥和,就是侠的内核。

这个内核的形成,是在先秦远古的神话时代。

先秦的神话故事,就是民众对于自然的各种现象所做的浪漫的,诗意的解释。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等,都是在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而在这些故事里,在还没有出现君主、臣子这样的阶级前,在大家还是部落时代的时候。

侠的内核,天下大义为重的内核,就已经在这样的混沌状态下形成了。

这些故事,主要集中在《淮南子》和《山海经》中,这两本书,也为现在的玄幻仙侠文学,提供了太多的素材。

比如九州,比如烛龙,银龙、饕餮、九尾狐这些神兽,再比如各种各样的宝器,几乎都能从这两本书中找到相应的素材。

但是比这些设定更为重要的,是侠文化从这些神话故事中,所继承的那种征服自然,拯救万民的淳朴的,混沌的大义。

无论是盘古开天的创始神话、女娲补天的始祖神话、大禹治水的洪水神话、黄帝蚩尤的战争神话、五帝造物的发明创造神话,

还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些抗争神话。

都表现了我们的先民,在面对自然的过程中,那种不惧权威、人定胜天、顽强抗争的奋斗精神。

在这种奋斗精神的背后,我们能看到的,则是对生命、对民众的大爱。

这些,是我们种花家几千年发展中,延绵不绝的精神内核,更是侠文化的精神内核。

从三皇五帝到秦汉三国,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从民国到新中国,有太多的侠,

从经史子集到民间野史,从神话传说到演义话本,从北派五大家到金古梁温黄,从凤歌到猫腻,同样有太多的侠,

然而剥开他们那或豪放、或文雅、或厚重、或轻灵的外壳,所能看到,依然是为了让万民过上好日子的愿望。

一心为民,为民之安,为民之宁。

是为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