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阳光课堂及其联盟的理念是在那个晚上诞生的!
今天,偶然打开旧时留在电脑里的文字,一个醒目的标题《精心管理谋发展 提升内涵创特色》跃入我的眼帘,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两年前的那个夜晚:我一个人漫步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冬季寒冷,夜风瑟瑟,乌鸦呱呱,行人匆匆,这一切都没能打破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路走着,一路想着,偶尔自言自语,偶尔指指点点,偶尔能听到发自内心的嘻嘻 之声,突然,加快了脚步回到宾馆,打开电脑,一气呵成了文章的一大半……。怕影响别人休息,留下了未写完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就躺下了,但久久不能入眠,注定那是个不眠之夜。
有谁能想到,“阳光课堂”、“阳光课堂联盟”的种子,在这个普通的晚上播下了,等待她的只有诞生、成长!
为了让这些文字不再丢失,干脆复制过来粘贴如下,留作我永久的记忆。
真没想到,阳光课堂及其联盟的理念是在那个晚上诞生的!精心管理谋发展 提升内涵创特色
引言:
7月份,我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七届贫困山区优秀校长国际领导力奖学金项目”培训,10月份在平凉市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11月又在兰州参加了“甘肃省乡村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培训会”,三次培训学习对我的影响甚大,如果说北京之行让我碰撞了火花,那么平凉之行让我产生了灵感,兰州培训找到了工作方向,11月11日,安定区教育体育局召开了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培训会,专家的培训搭建了工作平台,领导的讲话充满了强有力的支撑。
现状:
2005年1月,安定区乡镇区域调整政策出台后,撤销原张湾乡并入李家堡镇,随之于3月初撤销张湾学区并入李家堡学区,当时全学区共有各类学校27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21所,幼儿园1所。十多年来,随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增多,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学区内“空壳”学校自然出现并逐年增多,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逐步推进,学生向城镇集中,村小学生急剧减少,空壳学校大量增加,前后有14所村小变“空壳”。至今,全学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8个,幼儿园4所。学生1297人,其中占学校数53%的教学点有学生138人,仅占学生总数的10%。村小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偏向老化,音美教师短缺,艺术类课程、校本课程质量不高,严重制约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思路:
为全面贯彻甘肃省教育厅王嘉毅厅长在全国第二届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上的讲话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问题“十大举措”,努力把“小而弱”、“小而差”的村小办成“小而美”、“小而优”的“美丽学校”( “小”不是规模“小”,而是教育个性化;“优”不是设施“优”,而是以人为本的优化;“美”不仅是校舍“美”,更是美好未来的收获),保证农村贫困适龄儿童,特别是单亲儿童能就近入学,受到与镇区学校相同的良好教育,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拓展教室功能,丰富教育载体
我学区学校小规模化、学生小班额化特别严重,教室空旷、功能室短缺矛盾突出,为了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机制,改变教师角色,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室功能,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系列具有“小班”特征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高质量教育服务迫在眉睫。
村小的教室破破烂烂、冷冷清清,建设标准化的功能室其实没有必要。所以,让图书仪器,艺体教学常规器材直接进教室,并根据类别建立活动区角,把教室建成集学习、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温馨家园是最好的选择。譬如,图书阅览区,摆放小沙发,小皮墩、小茶几等,让学生一有空就坐下来享受阅读;实验操作区,摆放一些常规化仪器或组合积木、智能玩具等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观察、动手操作;生活区,摆放生活柜、饮水机、脸盆、毛巾、口杯、成长记录册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区,增加小黑板,接通网络,配置电脑,或全覆盖数字资源,或一体机,或电子白板,便于学生随时展示;娱乐区,铺地板革,摆放各种玩具,让学生随兴而玩。这样把教室打造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式教育平台,即整合了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载体,又能方便学生,提高教育效率,提升农村小学办学水平。
二、尝试复式教学,凸显主体地位
复式教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的处境很困难,地位很尴尬,是一种老师、学生、家长都不愿意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复式教学存在过,是因为那个年代学生多教师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开展复式教学,由于学生多,效果很差。目前我学区村小的情况是教师多学生少,出现了一名学生一个班的现象,让一个学生单独生存六年,考试成绩、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将存在很大问题,所以我们要主动实施复式教学。
推广复式教学必须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习、实践、创新为原则,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点,以减少授课班级、整合教育资源为途径,以减轻学校、教师、学生负担为落脚点,引导学校实现精致管理、有效教学、质量立校。
长期以来,复式教学一直采用“动静搭配”模式(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自主作业,一节课内“动”、“静”搭配),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一是发挥了教师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学生得到的知识与技能是通过教师给予式的方法传授,学生虽然掌握的比较扎实和牢固,可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由教师单独传递,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没有创造出学生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机会;二是教师容易掌控课堂秩序,培养的“小助手”有利于组织学生自学,对防止不同年级的“声浪干扰”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三是教师忙于讲解和作业设计,没有创造学生自主活动、自由讨论的机会,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总处于被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总之,“动静搭配”模式把复式教学的非主要矛盾“声浪干扰”当作中心问题,却把学生发展放在次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兰州大学教授孙冬梅提出了“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也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复式老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或间接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相邻年级编班,同学科搭配,同年级学生分组和混合年级分组相结合,要么同时动(即直接教学),要么同时静(即自主学习),通常有两静一动、两静两动、或两动两静三种模式。减少教师周课时数,适度增加复式年级课时数,精讲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复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主要的是能把教师从无休止的疲劳战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参加交流学习、集体备课、社会实践等活动。
三、开发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校园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目前三级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课程应该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求和该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目前,很多学校有校本课程之“名”,而无校本课程之“实”,就是说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选修课(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音乐选修课(器乐、声乐、舞蹈等),美术选修课(绘画、雕塑、雕刻、泥塑等),阅读,还有很多常规活动(比如升旗仪式、运动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春游、秋游等)等等。我们开展每一个活动都应该有强烈的课程意识,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明确活动目标,创新活动形式,体现以生为本,突出时代气息,融入校本特色,做到寓教于乐,追求最佳效果,把活动做成精品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要考虑学校的文化底蕴、文化传承,教师的特长,学生的需求等多种因素;要与当下的教育政策、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吻合;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相接轨。
四、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美好未来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按照《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整体推进方案》要求,我们首先要重点建设好教体局提出的四项工程:
宽带网络提速工程。力争让学校所有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以“每点出口带宽均在4M以上”的标准设置足够数量的网络接入点。使所有学校(包括教学点)拥有基本网络条件,所有班级、教师都能上网获取资源信息。同时,积极推进学校校园网建设,扩大网络终端覆盖面,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条件。
教学终端覆盖工程。力争通过“全面改薄”项目配一点,学校自筹资金买一点,整合远程教育和全覆盖数字资源两个项目设备的办法,实现电脑、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每个班级都能够使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教师用机按照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利用学校公用经费按1:1配备计算机并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力争教学点利用“全面改薄”项目由区上按3:1配备教师用计算机。
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充分依托安定教育录播室资源平台,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沪江cctalk资源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服务的共建共享。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个性化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每学年,全体教师利用录播教室至少上一节课,并上传云平台,参与网络评课不少于3节。全学区按学科、学段分类整理优质课至少50节,形成学区资源库。
融合创新应用工程。以开通空间为基础、以常规应用为抓手,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形成“课堂用、普遍用、经常用”的良好应用局面。
我们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培训,采取集体授课培训、网络自学培训、手把手操作培训等形式,让所有的老师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安装、使用三个平台,即安定教育资源录播平台(61.134.67.183)、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gsres.cn)、沪江cctalk网络课程学习平台(http://www.cctalk.com)。其次是利用平台资源进行备课、实施教学、开展教研、学生评价、分层管理,提供学校信息化水平。
五、共建学校联盟,实现互利共赢
为推进我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及其内涵特色发展,落实教体局关于中心校托管教学点的有关要求,落实教师对薄弱学科走教制度,学区决定引导区内学校建立“双向”联盟,即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向上与区外“名校”建立联盟,中心小学(包括张湾中心学校小学部)向下与区内教学点建立联盟。“向上”联盟以学习引进为主,“向下”联盟以指导帮扶为主,通过双向发力,实现互利共赢。
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重点学习盟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师生评价、课程实施、网络技术等,并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复式教学,通过网络直播、制作微课、走教等形式,有效解决村小音乐、美术、科学、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专业教师短缺、教师年龄较大、教师知识老化等问题。
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创建联盟,取长补短,抱团发展”,形成“精神联盟”、“智慧联盟”、“行动联盟”。与中心校一起同管理、同活动、同教研、同评价,校长定期召开学校工作管理交流会,研究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研教改、学生活动、学校文化,搭建网络教学研究平台,及时输送新鲜血液,逐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我说,教育是一种情怀,教育是一种平等的尊重。
教育之所以是一种情怀,是因为教育处处充满着爱。社会是无情的(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工作环境恶劣),但学生是无知的、天真的,我们不能因为受到无情的待遇而贻误学生的终身。我们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不是蜡烛,但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幼小的灵魂,我们的一丁点失误,可以毁掉一个家庭、一代人。工作性质的特殊,决定我们不得有半点马虎,所以我希望大家为我们自己的家乡、为我们的孩子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教育之所以是一种平等的尊重,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生命,我们的工作产品是素养,我们不能因为他没有妈妈而欺负他、不能因为他家庭穷困而歧视他、不能因为他内向就定义为弱智、不能因为他学习困难而放弃他、不能因为他叛逆而仇视他,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工作对象的特别,决定我们不得有半点懈怠,所以我希望大家加强自我修行,努力做一名对得起良心的师长。
2016年12月5日
真没想到,阳光课堂及其联盟的理念是在那个晚上诞生的! 真没想到,阳光课堂及其联盟的理念是在那个晚上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