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和躺平,你如何选择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词汇,这个词汇反应当代青年的生存与生活状态。就像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觉醒这个词汇是上个世纪一零年代和二零年代的词汇。三四十年代的词汇是斗争,解放初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奋斗”。我们那个年代是拼搏。
反之,上个世纪一零年代和二零包括三零年代四零年代的年代青年的词汇是彷徨,迷茫。五零年代六零年代是享受,当然,这个享受或者说及时行乐可谓贯穿某一类青年的流行语。
到了今天,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零零年代,出现了两个对立的词汇,一是“内卷”,一是“躺平”。
我过去对内卷理解都错了,我一直以为“内卷”指的是外界一种强大的力量,将个人卷入,让你身不由己,不能自拔。
比如,某一种时尚,你本来不想追,但是却身不由己地追了,因为你不追,你就边缘化。比如追星族,人家都追小鲜花,小鲜肉,你追老戏骨,不好意思,于是,你不由自主地也跟着追小鲜花,小鲜肉。
比如,像我们这种被称为大妈年龄的女人,你穿衣服时候,如果同伴都穿得花枝招展,你却穿得素雅,人家不说什么,你自己却偷偷将素雅的衣服放进衣柜,换上花枝招展的衣服。
可是,当你穿上花枝招展的衣服时候,被路人吐槽,尤其是年轻的,时尚的,于是,你不是换成你本来就喜欢的素雅衣服,而是直接迷茫了,你不知道怎么穿了。
你被一种风潮内卷到失去自我,变得不自信,而且自卑。
我为什么对内卷会有这样的解释呢?因为当我在网络上看到这个词汇,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童年时候,在我眼里,所有成人穿的都是宝蓝色中山装,里边白衬衫,谁也不敢穿奇装异服。而我们都是一色的土白布衬衫,蓝布裤子,女孩都必须扎小辫。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她剪短发,结果,老师硬让她妈妈给她扎两个小辫。看起来就像五岁多的小朋友。
当然,我们也被洗脑了,说出的话也必须符合当时的流行口号,如果不符合,不但被社会边缘化,而且打入另册。
我们的青春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但是倒春寒还是有的,因此,我们依然不能打扮时尚,喇叭裤、蛤蟆镜、大三洋,迪斯科、邓丽君都是资产阶级思想。
当时有一部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赵静饰演的女劳模一直穿着朴素古板的衣服,同伴从香港买了一条红裙子,V领,无袖,她都去缝了一个假领子和一双假袖子,幸好还没有缝在裙子上。
就这样,许多人看不惯,迫使她不敢穿这条裙子。还有电影《芳华》中,萧穗子穿着郝淑慧母亲从广州买的紧身衫和喇叭裤,说了一句:“政委要是看到了,非把我送上军事法庭不可。”
岂止部队,地方上也如此,包括李谷一、朱明瑛和苏小明和唱法之争论,都让人们的思想与个性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卷动着,直到被压榨。
苏小明从海政歌舞团退伍去法国,朱明瑛也出国了,只有李谷一唱成常青树。
当年的内卷是政治的,后来的内卷是市场经济裹挟着,卷动着,让人们放弃自己应该追求的,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比如,大学生选择不喜欢的专业,上班族选择不喜欢的生活方式,比如加班。
甚至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选择,比如,农民选择用农药浸泡水果,用良种鸡蛋冒充土鸡蛋。老板偷税漏税做假账,演员拍摄烂片。老师说假话,甚至教学生说假话,当年为了普九过关,我们也做了不少假。学校给辍学的学生开假学籍证明或者转学证等。
结果,这些现象不是内卷。
对于内卷的错误理解不光我,连时尚杂志主编,苏芒都理解错误,她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当今青年才能与努力程度配不上他们的野心或者对生活的欲望而产生的焦虑。
苏芒的理解让许多青年都懵了。我明明对生活的要求不高,而且努力工作,虽然不是才华横溢,但也不差,可是,我再怎么努力,也难以维持我普通的生活啊。
当时,大家还不知道苏芒的每天生活费650元,要是知道,早就喷得她措手不及了。
我们对内卷的理解都错了。
“内卷”的意思是,本来不需要竞争就能获取的资源,变得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而且不是普通的竞争,是那种物竞天择的残酷竞争,相当于“个人努力”的通货膨胀。
举例来说,本来大家到点都下班,绩效考核都差不多。现在有个人为了更好的绩效,下班主动加班了,果然收入上去了,可到最后整个单位人人加班了,大家的收入还是跟到点下班一样,只是更累了。
本来一个学校老师都是准时下班,可是,有个老师却要利用下班时间给学生补课,于是,其他老师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威胁了,也主动留下来给学生补课,开始只补一个小时,结果看到人家没有走,也坚持下来,继续补课,一节课,两节课。
早上本来都是七点半到学校,结果有人七点十五到校,就有人七点到校,有人六点四十,或者六点半。
我在小学时候也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我们学校几乎每一个老师都是这样,端着饭碗,一边吃饭,一边听学生背课文。坐在阳光下批改作业,然后学生就趴在操场上改错。
结果,统考时候,学生成绩没有提高半分,而且这些时间,学校不给加班费,有的班上老师利用休息时间补课,学生成绩提高了,奖金也不少,但是成绩没有提高的,等于白干了。
后来,我在幼儿园,不需要补课了,但是,每个班要搞环境创设,因此,每个班老师都在加班,你七点钟到校,我六点半,你十点钟走,我十一点走。
当然,结果一样,我们的绩效都差不多,倒是领导高兴了,尤其是教育局来幼儿园检查环创时候,看到幼儿园以及每一个班级都布置得很漂亮,更是赞不绝口。
不过,教育局也没有因此多给幼儿园拨经费,只是,越到后来,教师事情越来越多,尤其是环境创设,每学期更换,有领导下来检查或者考察,有其他幼儿园来参观学习,都得更换环境创设,而且布置任务时间越来越紧。
反正老师们能够完成。
有人将内卷比喻为看电影,大家都坐得好好的,结果,前排有人站起来看,于是,后面的为了能够看电影,也跟着站起来,再后面的人站起来都不行了,只得站在板凳上。当然,最后的直接放弃。
不过,这个比喻不恰当,因为现在的电影院都是阶梯座位,前边即使站起来也不会挡住后面的人。如果用过去的老电影院或者露天电影,或者演出来形容还差不多。
内卷的反面就是“躺平”有的人因为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干脆不努力了。就像当初我在小学,有的老师开始也和我一样,利用中午时间给学生补课,早上也提前到学校,结果班上成绩没有提高,于是,干脆放弃了,中午时间坐在椅子上睡午觉,还教育我,别那么拼命了。
可是,我却是不给学生补课心中就不踏实,就坐立不安,哪怕学生成绩依然没有提高半分,还是继续补课,直到离开小学。
到了幼儿园,我也开始“躺平”了。就是自暴自弃,反正无论怎么努力年度考核也得不了优秀,至于职称,比我园龄(进幼儿园的时间)长的还不少,职称电脑也不考,公开课也不参加,因为胆小,不敢当着领导面前上课。
结果,领导直接让我沦为保育员。
当然,也因为职称电脑没有考,结果错过评小高的机会,也错过那一年靠副高的机会,一步错,步步错啊。
许多选择躺平的年轻人不是不奋斗,是因为对于内卷的厌恶与恐惧,更是对生活的失望,反正怎么努力都买不了房子车子,找不到老婆,干啥啥不顺,干脆就这样了,不干了。
当然,还有对内卷后果的焦虑,也就是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青壮年英年早逝,而且几乎都是猝死,他们也怕自己有命挣钱,没命花。
既然如此,何不躺平?
当然,躺平的不止是青年人,有的小孩也开始躺平了,反正读书出来也找不到工作,那么干嘛努力学习呢?
当然,另一种躺平是佛系的,无所谓的,家里拆迁得了十套房,财务自由了,还干个屁啊,不干了。
那不是躺平,而是躺赢。
就像现在有的电影院,前排座椅可以直接调整到让自己舒服地躺下,躺着看电影,就像在自己家里沙发上躺着看电影一样,而且手边还有爆米花和可乐,奶茶等。
我和女儿女婿体验过,只是我没有躺平的命,我直接在电影院睡着了,可惜几十块钱的电影票。
内卷不是正常现象,躺平也不是罪过,要让更多青年不躺平,那么,就应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竞争,但不是压榨最后一滴血汗的恶性竞争。
其实,许多叫喊着躺平的年轻人闹钟一响,赶紧起床,忙碌着加入内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