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2》读书笔记
2020-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dddt01
应对稀缺是人类面对的处境的本质。
机会成本:因为做A事而不能做B事,即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选择了一个就是放弃了做另一个的机会。属于隐性成本的一种。
沉没成本:已经投入并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我们不应该对此耿耿于怀,而影响后期的决策。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比较是增加经济活动量的依据。
人类不可能按照标准理性选择模型那样完全依照理性形式。损失的心理影响大于收益。
有些东西的体验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我们往往对吸引力下降快的东西投入过多,而对吸引力下降慢,甚至不降反升的投入太少。
锚定效应:就是有一个基础的心理印象,从而会影响自己对于其价值的评估。
凡是能创造当前或未来效应的活动都是生产。
垄断的5种来源:
一、对重要投入的排他性控制(只有我能生产,商品具有独特性)。
二、规模经济,规模带来的平均成本下降。
三、专利,排他性收益。
四、网络经济,通过上下游的产品以及配套产品形成生态。
五、政府特许,通过人为设置门槛,形成垄断。
价格歧视,就是对不同的买家索取不同的价格。只有在买家之间不能进行交易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否则会有买家进行套利。
二级价格歧视就是买的越多越便宜。
价格歧视都是以从每一买家手里榨取消费者剩余为目的。
价格歧视的门槛模型,卖家设定一种门槛定位,跳过门槛的买家提供折扣。这可以自动筛选对价格敏感的人群。
纳什均衡状态就是任何一方均无动机改变当前的策略。
战略性进入遏制:通过告知对手进入市场后,自己即将采取的回应措施,让竞争对手选择性撤退。
劳动力要素中具有超级明星效应,也就是顶尖人物的需求量比一般人物的需求量高几百倍,尽管二者之间的差异往往很小,这也就造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