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10亿美金的骗局,还是区块链技术的下一场革命?
我想达到这样几件事,社区驱动的大范围的代币分发,对于大部分人参与的公平的机会,这是我们的高级目标。
——丹尼尔·拉里默(Daniel Larimer),EOS首席技术官
以太坊很慢,而且用户必须购买代币才能够使用平台,它不能够支持我们创建我们想创建的应用。
——丹尼尔·拉里默(Daniel Larimer),EOS首席技术官
2017年6月26日,一个采用了极具争议性的方式来进行ICO的区块链项目——EOS横空出世。
EOS项目致力于构建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架构。目前的区块链底层项目普遍存在安全性不强,吞吐量过低的问题,EOS则声称自己可以解决现存的最大痛点难点,帮助区块链应用达到企业级水平。
EOS将进行为期一年的ICO,并进行代币的每日发放,这种ICO模式是至今为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社区中存在着许多质疑的声音。创始人丹尼尔·拉里默(Daniel Larimer)的作风和性格也在业内褒贬不一饱受争议。在EOS代币上线二级市场后的短短3天,市值便冲到了10亿美元,之后却开始了长时间的阴跌,许多投资者被完全套牢,其疯狂的波动被人质疑为10亿美元的骗局。在经历了长久的横盘之后,由于9月4日中国政府政策影响,EOS代币再次暴跌,缩水2/3,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项目官方github上和各大媒体渠道上仍能看见项目不断的更新迭代,其代码优秀的质量和开发进展速度的喜人又逐渐重构了整个社区的信心。截至目前,虽然官方只是更新到了项目主网的测试版本,但其市值又冲高到了100亿美金。那么,这将又会是一场疯狂逐利的泡沫吗?还是说,它真的会成为区块链的下一代中流砥柱?
EOS
基本信息
EOS全称为“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或名为EOS区块链操作系统。由香港公司Block.one开发。根据EOS的说明,它提供了数据库、账号许可、调度、认证和互联网应用通信这些基础性服务,是区块链世界的底层架构项目。EOS旨在为其他区块链应用开发者开发企业级分布式应用(DAPP)提供技术支持和开发环境。项目创始人同时也是比特股(BitShare)和Steemit创始人、著名区块链技术工程师丹尼尔·拉里默,网络人称BM。
2017年6月26日,EOS开始了长达一年的ICO。整个项目共10亿代币,90%的代币会通过1年的ICO发放出去,第一期发放2亿代币,之后在350天里每天发放200万代币。
这种闻所未闻的ICO方式令许多参与者不安。它不再像传统的ICO一样有融资目标,EOS的众筹没有目标,ICO和二级交易同时进行。其次,每日发放的ICO也不再是传统的用户以固定汇率交换,而是每天发放一定数量的代币,在所有的参与用户中按投资的ETH比例分配。
有人质疑,这一模式无疑开启一个巨大的资本黑洞:这意味着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ETH被输送到EOS这个黑洞里去。也有人质疑,对于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实体产品的EOS,其募集资金没有上限,而募集资金的用途也都不明确,这无疑于将投资者的钱至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面临种种质疑,EOS仍然在短短五天内融到了1.85亿美元,并在上线二级市场后迅速冲高直至10亿美元市值,上涨近6倍。
无数散户在造富效应的影响下盲目追高,在EOS暴跌之后似乎如梦初醒,“圈钱”的声音越来越多。有人怀疑EOS和ETH双双大跌正是因为项目方将募集的ETH和暗中掌握的EOS纷纷抛售,再次套利。
币价萎靡不振,官方没有回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这是不是骗子项目,之后一段时期的ICO热情不断降低。
2017年9月4日,一纸公文落地,中国政府全面禁止ICO和代币交易,在极度恐慌中市场疯狂抛售代币,包括EOS在内,所有数字资产全线暴跌,众多项目直接归零,EOS一蹶不振跌至发行价一半。
疯狂的造富效应让人们觉得项目方带领投资者获取百倍收益成为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市场的冷静反而洗刷了浮躁的投机心理。然而,在人们对项目的的质疑,抱怨,不满和对政策的恐慌,担心之中,EOS并没有停止自己开发的步伐。
黎明计划
2017年9月15日,EOS发布黎明(Dawn)V1.0版本。网站全面更新,更多的展示了自己的技术进展。在1.0版本发布后,EOS已经可以接入到分布式网络配置中了,TPS测试达到了10000笔每秒。包括数据访问、数据存储、消息传递、单机性能在内的众多核心功能都有所更新迭代。
在不到半年后的12月5日,EOS发布了黎明V2.0版本。在新的版本中,最小可行测试网络上线,项目正式进入测试阶段。官方也披露称将在18年1季度发布黎明3.0版本。
路线图
除了上述已经实现的版本以外,官方计划2018年1季度将完成对主网的高压测试和安全性审计并最终上线,并在第2第3季度进行持续的代码优化。
EOSvs ETH
以太坊(Ethereum,ETH)于2015年7月30日正式上线,是第一个提供智能合约构建的底层区块链架构。以太坊的诞生意味着区块链2.0的到来,而不再单单局限在货币支付领域。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2000多个项目基于以太坊开发,包括了交易、物联网、计算、云存储、个人身份认证、预测市场、社交、游戏在内的数十个领域。然而由于项目的疯狂涌现,项目代币和作为ICO投资标的ETH的交易量急速上升。由于理论上以太坊网络一秒只能处理15个数据记录,因此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未处理交易积压和网络拥堵,甚至一笔转账经过1个小时都无法完成。
同时,由于共识机制的限制,在2016年发生了基于以太坊开发的项目The DAO资金被盗取事件后,以太坊也只能采取硬分叉的方式回滚数据,进而导致了以太坊区块链的分裂。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区块链目前的一大痛点。
基于以上以及其他众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的存在,EOS应运而生。根据其白皮书的介绍,EOS在众多方面进行了质的改变。
设计理念
以太坊网络几乎可以被描述为应用不可知论者,拒绝内置哪怕是极为常见的应用模块作为底层架构的内在部分。这种模式减少了应用程序的臃肿,但是要求许多程序进行代码重用。
与之相比,EOS意识到许多不同的应用程序需要各种相同类型的功能,例如许多应用会涉及到的通讯工具,因此EOS引入了以下特性,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用于界面开发的WEB工具包、自描述接口、自描述数据库体系、可声明许可方案。通过模块化常用功能必然能够实现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效率提升。
共识机制和治理
以太坊目前使用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并将逐渐转变为POW/POS混合机制,而EOS将会采用股份授权证明(DPoS)机制。
在POW机制下,以太坊网络呈现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处理破坏性的应用程序,当发生重大变故只能通过硬分叉进行数据回滚,导致了社区的混乱,引发了产生竞争链的风险(这里的竞争是指并非有技术上的质的更新而只是对一件破坏性事件持有不同态度的多批人)。究其原因是因为社区中存在两种均有一定影响力的声音。
相比之下,EOS包含一个冻结和处理破坏性或应用程序的机制。在EOS的DPoS机制下,由用户选出的记账者负责执行某些治理职能,占多数的(17/21)当选者可以有权冻结账户、更新有缺陷的智能合约代码、决策是否分叉。如果当选者的权力不被滥用,就可以有效防范盗窃或故障事件。EOS希望通过系统规则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通过采用投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最终得到一致化的决策结果。在丹尼尔·拉里默早先创建的项目BitShare和Steemit中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多年的验证也证明了这是一个可以解决纠纷的社区治理方式。
可扩展性
目前,以太坊受限于CPU单线程性能,在真实网络环境中只能达到10Tx/s甚至更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坊计划使用包括跨链,分片,雷电支付在内的各类技术手段。然而目前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而且这样也无疑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和可被攻击范围。最终是否能实现吞吐量质的突破,是没有人可以预见到的。
EOS依赖的是BM创建的在压力测试中已经展现出每秒可处理1万至10万笔交易的石墨烯技术,其次EOS将使用并行化扩展网络,这将会使得EOS不会因为在其架构上开发的项目的数量过多而造成网络拥堵,或将达到每秒数百万次的交易处理能力。这将会支持真正的商业级应用落地。
拒绝DOS攻击
在以太坊网络中矿工总是优先选择高手续费的交易打包进区块链中,由于网络的带宽和算力有限,可以预见如果网络中充斥高手续费虚假垃圾交易将有效阻挡低手续费的合法交易,从何使得作恶者达到破坏以太坊的目的。
EOS则按照用户持有代币的比例来分发网络带宽:在网络通畅时不会限制带宽,如果出现拥堵则按比例分配。因此恶意攻击者只能消耗其所占比例的资源。
经济体系
以太坊网络中的奖励机制是矿工打包数据,作为奖励可以获得以太币,而使用以太坊网络的功能将支付以太币,这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经济系统。
由于交易费用是可以自由设置的,因此矿工总是优先处理高手续费的交易,而且由于网络并不对带宽进行限制,因此愿意提供高交易费的玩家会淹没整个网络。为了交易的顺利进行,手续费只会越来越高甚至有时已经超过了目前中心化转账的费率。
相比之下,EOS的设计是一种使用权的分配。这意味着如果用户拥有1%的代币,无论网络其余部分的负载如何,他将始终至少可以访问1%的网络带宽。而拥有代币却不使用带宽的用户也可以出借而获得收益。这样企业和开发者们可以购买适合自己的网络份额以获得稳定可靠的可预期的网络带宽和运算能力。
项目风险
丹尼尔·拉里默
“成也BM,败也BM”。这是对创始人的真实评价。
在14年的工作生涯中,BM共更换了10份工作。最近的两份区块链工作——BitShare和Steemit,他的任职时间也不过离今天只有5年。这意味着,从13年BM正式进入区块链行业,到今天,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更换了三份工作。而之前两个项目的开发缓慢和社区热度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BM的离职。缺乏了核心团队的早期高频率开发和技术迭代,整个项目社区,包括使用者和投资者,都逐渐的丧失了热情和兴趣。
网络上戏称,BM可能是这个项目的最大风险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项目团队的质量确实会决定项目的走向乃至成败。
在2017年8月BM接受的一个采访中,采访者问到了如果以后他离开EOS怎么办的问题,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离开BitShare,是因为用光了开发资金,而15年是一个区块链项目并不火热的时间,之后没有拿到足够的资金;离开Steemit是因为这个项目范围太窄,只专注于社交网络;EOS是一个可扩展的高性能的编程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做任何需要做的,想做的事情和项目,没有什么让我从EOS离开的理由是目前可以被预见到的。”
这可能是对参与者的一剂强心针,也可能只是单方面的说辞。不可否认的是,他之前更换过太多工作,但是BitShare作为第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项目,Steemit作为第一个区块链社交媒体项目,他开发过的区块链项目也确实是业内实际落地项目中最有预见性和最具高性能的。
项目缺陷
EOS的目标很宏伟,如果它实现了,它可能会带来下一场区块链技术的革命,目前底层架构中的大多核心痛点,EOS均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但是应该看到,EOS目前还没有正式落地,无法保证技术团队一定能成功的开发出项目。同时,在EOS的总体设计上,其重心在于功能性上强于以太坊,安全性并未经过严格的工程证明。以太坊白皮书中包括了众多安全性设计的参数,而EOS的相关文档中欠缺了这一部分的描述。而未来是否可以真正超越以太坊,真正支持商业级应用,补全安全性机制,不能来自于实验,而需要通过大量时间运行来评判。
操纵市场
包括EOS在内的几乎所有区块链项目,都存在市值管理,某种程度上判定为操纵市场也不为过。通过观察EOS的ICO接口信息可以发现,在每一个ICO日结束前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都会有巨量的,完全超越之前一天募资量总额的ETH被打入ICO账户中,这意味着存在极大的可能官方进行了ICO干预,人为的拉高了市值,稀释了投资人的比例,并且可能通过二级市场的进一步操作进行套利获取巨额收益。这对于一个未落地的项目来讲,无疑是增加了泡沫的可能性。最终技术的迭代能否跟上市值的急速扩张,将重演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还是2012年互联网繁荣?无从得知。
展望未来
区块链行业在2017年可以算是迎来了它的元年,无数的项目在17年井喷而出。可以预见到,这场疯狂之后,真正能存活的项目可能不足10%。
而EOS能否在这场大浪淘沙中不断前进,真正成为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架构,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