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触不可及》

2020-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清之斐然

首先故事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自然就有很多可以提取的样本,也具有相当的限制性。但我刚刚查了关于触不可及的故事原型,发现其真实情况或许与影片相去甚远。

在真实状况下,个人推测大富豪的姿态更像是普通的富豪,高傲、自豪于自己的阶级与身份,对黑人男佣的评价自上而下,在其缺点中大发慈悲的看到优点。←其实这也可以是一个人设典型。

而在影片当中,导演和编剧重新构建了人物关系,刨除了其过于世俗的部分,让两人的相处甚至有点儿童话中的单纯意味。

人物的单纯,是本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富翁的人格特点非常简单:优雅、绅士、艺术修养高超。他受人敬仰的仪态和财富以及现在的处境很容易形成一种让人非常好理解的反差——一个这么了不起的人怎么能落魄至此,怎么会愿意接受他人的施舍呢?这样一来,他对黑人男佣的选择就显得万分合理,不仅如此,后续剧情的展开也显得合理有效起来。

黑人的困难十分明显:他坐过牢,没有规则感,受到母亲的责骂,有一个偌大的穷困家庭【这几乎是所有黑人青年都会面临的问题。】但他如同所有我们同情的“本质不坏的好孩子”一样,希望成为有所表率的哥哥,爱着自己的家庭,希望能够回报自己的单亲母亲。在这样一种人设的驱使下,我们对他具有同情和同理心,会希望有人能够改善他的生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描述一位做事有点儿坏的人时必须牢记的道理,而如何让观众同理他,也就是“洗白”,就在于如何调配视角和比例。

——就好像那张非常著名的,有人抵着士兵头,有人给士兵喂水的照片一样。

在电影《无名之辈》当中,章宇饰演的男主角亦有此特征,他们二人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混混和坏人,而将他们洗白的点有如下几点:1.在做根本人设时,将这个人做的“赤诚”一些。他是想变好的,他是热爱着别人的,他是期待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的,只是缺少一个机会。一来,观众是很乐于当知己和伯乐的,也非常享受【众人皆醉我独醒,普天之下只有我懂你】的骄傲感;二来,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困顿于“求而不得”和“我虽然渺小但我一定会与众不同受上帝偏爱”的苦恼当中,所以当他们身边出现了这种机会,机会被他们抓住,他们得到改变之时,观众的爽感,不管是身为施舍着,还是被施舍着都会就此得到了满足。

而富翁的困难则显得更为隐晦一些。他身体残疾,需要人照顾这一点虽然明显,但已经被利用到主线当中【即二人相遇的契机】便不好再在这里做文章,否则就会变成一个残疾有钱人被平凡普通人感动的恶俗故事。他的困难更在于自己心灵上的困顿——被自己的高傲所困住,无法坦然接受别人施舍而导致的痛苦;被贵族的行为举止所困住,无法坦然的享受纯粹生活。他不快乐,不快乐的缘由一半来自于自己的残疾,另一半则来自于自己的心。

由心而发,触摸一个人细微的感受,才是一个足够高级的故事。

当人设恰到好处的竖立起来之后,二者的碰撞就显得十分合理而顺其自然。黑人教会了富翁如何享受肆意的生活,如何抛去自己困顿的肉体,吸大麻、招妓女、听爵士、在路上飙车。原本喜欢滑翔伞的富翁本就享受刺激不一样的生活【虽然这一点取材于富翁本身,但又为艺术上的人设做的恰到好处。】他很自然的接受了黑人关于玩闹的建议。而我们作为观众,自然也很乐于看见高贵的人被“拉下神坛”。这种拉下神坛本身就符合观众的“爽感”。不管是起点小说里神祗下凡跟凡人体验生活,还是《罗马假日》中爱上普通记者和平民生活的公主奥黛丽·赫本。都基本遵循了这一逻辑。

“来跟我看看不一样的东西,看看这多快乐啊。”影片中的两个人互相对对方做着这样的事,而这种出格的行为造就了许多的笑料和让观众满意的情节【韦小宝和康熙的认识过程也类似如此。】然后在这过程当中双方互相改变、逐渐成为密友,便又是一种顺理成章。

当然,如果这个故事到此结束,只是上佳作品,不能成为经典。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观众的心里,永远会有这样一件事发生:美好的太久,人们就不觉得美好了。

正所谓【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

所以在故事将近结尾的时候,富翁与黑人的相处需要终止。【因何而终止并无所谓,但一定需要终止】。

对比才能出现反差,富翁和黑人相互离开,富翁无法习惯新的佣人,黑人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困顿,这样才会让观众们产生一种“快回来吧”的期待。

真正的好导演,需要去调戏观众,引导他们产生期待,并不及时给与,在观众无比期待时候再出现他们希望的剧情,才是恰到好处的满足了观众的观感。

摘自《银幕先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