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吗
今日有一同事要嫁女儿,前几天发微信请我,刚才又有好几个同事打电话询问:“几点去吃席?带个礼。”我说:“我在新区,去不了。”我顺便给他们推荐了几个要去参加宴席的同事,方便了可以让他们给带一下。
确实也挺为难的。不去随礼吧,情面上也过意不去。人家好心好意请了,也是喜庆的事儿,前去祝贺一番,也是情感的交流,友情的延续,彼此的来往,相互的尊重。去随份礼吧,我又不在家,不能亲自到场,祝贺之情难以深切表达,况且以前我子女办喜事也没有请他。随,还是不随呢?
随礼是我们日常交往,情感沟通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挚爱情浓的亲戚,亲密往来的好友,朝夕相处的同事,令人尊敬的领导,家中遇到红白喜事,前去看看,随上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心意,既促进了友谊,温暖了人心,又增强了人气,有着浓浓人情礼仪,感觉也甚是温情动人,确实无可厚非。
可现在社会上,随礼这种风气愈演愈烈,久盛不衰,风力强劲,办事者也兴奋不已、乐此不疲,凡所能请,无所不请。随礼的名堂越来越多,花样不断创新,层面越来越广:结婚随礼,丧事随礼,孩子满月随礼,燎烟随礼,乔迁随礼,开业随礼,买车随礼,孩子上大学随礼,生日随礼,过寿随礼,再婚再嫁随礼等等,不胜枚举,一份份真挚诚恳的请柬还真的让人有点难以应对。
随着随礼的次数增多,原来那种浓浓的人情味渐渐越来越稀薄,增进友谊表达情感的意思好像也不那么明显,给人感觉相互都在交易着什么。你结婚请,我嫁女请,你过生日请,我乔迁请……你请我,我请你,然后在餐厅摆上几桌,十碟八碗,相互在一起大吃一通,千大千的开销,随礼的钱一半多就送给了餐厅,其实还是拿着自己的钱在消费,多贪几杯好酒,随的礼钱也就都让你吃喝完了。事主家最终略有点盈余,也是亲戚们的高额礼金。这样请吃随礼也有“高价饭”之嫌,可碍于情面,人人如此,家家如此,这种风俗还是会源远流传。
当然,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从利益的角度去看待,红白事还有着向人们宣告的功能,譬如:结婚成家了,娶儿嫁女了,老人睡着了等等,让亲朋好友知道明白他家的事儿。遇到红白事儿,山南湖北的至亲好友聚到一起见见面,说说话,帮帮忙,热闹热闹,留个念想,也能很好地联络情感。
我平时交友不多,亲戚也少,来往的大多是同事。遇到同事家白事,无特殊事情,我会闻丧必到,前去吊唁,送个花圈,有闲时间也去帮帮忙应酬一下,表达一份心意。至于其他喜事,亲戚必回礼,我请了人家的必回礼,关系亲近的朋友、还在来往的同学、熟悉的及同级同组的同事必回礼,其他来往不多、我又没请过他、我请了不来的,那就随我心意而定,可随可不随。
人海茫茫,世事纷纷,有坚守也有破例,遵从心愿,遵从礼尚往来,遵从人情大于礼金。礼轻人义重,礼仪之邦,来而不往非礼也。人家请了,亲朋好友前去捧捧场,凑个热闹,主人也感风风光光,有面子,若能随了也要随上一份礼,那是一份情意,也是一份心意,更是一种文化。